老師,我很徬徨…

「我不懂畢業出來後能做什麽…」

學院的同班同學兼好友在韓新傳播學院(馬來西亞當地學校)教著「採訪寫作」。每隔大半年他就會叫我去一次學院,充當受訪者,讓學生學習如何採訪。

我知道,好朋友是因為知道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又可以讓我賺個小小的車馬費,何不抽一個多小時和年輕人聊一聊,分享一下我的社會與工作經驗。

第三次來當受訪者了。學生都是17-18歲的年輕男女,充滿朝氣,反應敏捷。班裏頭有新聞系、廣電系、公關系。

課堂上,我們談了「為何一把年紀了還會想要去英國進修」、「學生:理論太多不懂如何吸收」、「米+水=飯是理論,懂理論過後才來加創意,學會走自然才會跑和跑得快」、「你的時間放在哪裏,你的成就就在哪裏」、「我是來學傳播的,但畢業後要往哪兒走?」…

「老師,我很徬徨…很迷惘…」

那不是我第一次聽到學生如何說話。但那一天,從那個同學口中聽到,感覺特別地酸。

徬徨,源自未知。

未知會製造其他連帶情緒,如恐懼、擔憂,甚至引發自卑感…恐懼是因為對未知的那份無法掌握;擔憂是因為害怕自己無法承受、不懂如何應對;

自卑則源自內在匱乏、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懂的不夠多、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好…

彷彿最後一個問題才是當天主要的訪問主題:畢業了,我能做什麽?路要怎麽走?那是老掉牙的提問。應該說,全球畢業生都會經歷這樣的心理障礙。

我並非專業輔導員,無法給一個絕無副作用而又絕對有益的建議。我只能在現場說,什麽事讓你做起來覺得很喜歡、做的過程沒有壓力,做完覺得很開心的,就往那條路走吧!

那發問的學生回答說,彈吉他。

嗯,很好。或許她應該去學音樂,而不是傳播。

有些同學在下課後,特地走來問我一些關於是否應繼續升學、是否該在畢業後回家鄉工作的問題,說著說著,一個兩個都紅了眼眶。煞是心疼。

年輕人啊年輕人,能念書時,就盡量去吸取知識,充份讓你們的求知欲得到滿足,盡其量地把心中參不透的知識,開口問老師。要知道,出來社會後,你問,未必有人願意或有空回答,到時只能靠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咀嚼、消化和吸收了!到時,就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少年危機…中年危機…老年危機…

放學後,我和好友去了一家牛肉麵店,點了兩碗湯麵,開始閑話家常。

「你有中年危機嗎?」我問。

「有啊。大概37歲時就有了。不過已經走過來了。現在已經開始步入老年危機了!」

一陣笑聲。

我知道,那是閑話家常的調味料,對於回答的內容別太認真。

「我有耶。我現在有著很多的恐懼!我不夠xx,沒有xx,不夠xx,沒有xx…我已經xx了,時間彷彿過得很快,一轉眼就老了!回望上輩子,我做過了什麽?看一看下半輩子卻好像什麽也看不到,突然,我很怕耶!」

他說,「我看過一份報導,裏頭有一個研究,很多人在三四十歲會開始健身努力做運動,研究說,人們相信在健身的過程裏,他們意識到只要肯做,就會漸漸看到效果(如腹肌開始結實成形)。這個年齡有著太多人們無法掌握的事情,而健身、看到成果,是自己控制得住、具體看到效果的事情。」

「那你有擔心過自己的健康嗎?」

「有啊…有在做運動啊…」

我們又繼續爬完自己碗中的湯麵。

他繼續說,「別說我們是不是中年危機。剛才那麽年輕的同學,都有他們擔憂的事情,都有他們自己的危機。」

就這樣,他把球拋給了學生,制止了我繼續問他關於他面對中年危機的經歷。

會不會是…中年危機其中一個症狀是–不想、不敢去正視這些危機?(OMG!被說中了嗎?)

不過,他說的也是。每個年齡層都會有所焦慮,有不得已的處境讓自己擔憂。無論你正成功還是失敗,不管你富有或貧窮,到了不同年齡階段,就有該年齡階段需要經歷的磨練和心態轉折。這都是我們每一人這輩子的功課。說著說著,好像也沒那麽嚴重了。也不就是一條橋過了又是另一條橋的情節。

吃著吃著,我們講起了我們念學院時的老師,他們怎麽教課、我們這班學生最後畢業了如何一路走來、學院的師資是不是一個對學生有絕對影響力的資源…

湯麵吃完了。我們再會了。

徬徨時,我想,我可以這麽做…

回到自己車上,那句最有血有淚的提問繼續纏繞思緒。

「老師,我很徬徨…」

其實當下我的OS是,「同學,我又何嘗不徬徨呢…」

人生來到了這個不上不下的年紀,說事業沒事業,說儲蓄沒儲蓄,說現金沒現金,說房子沒房子,說家庭沒家庭,說孩子沒孩子…我的徬徨比你還多的著呢!我能怎樣?

我只能繼續走,繼續見招拆招,繼續殺出我的血路,繼續學習成長。你呢?

只要繼續走,繼續見招拆招,只要不放棄追求知識,你的命途就不會糟到哪裏去。

到老,也別忘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當你思想貧窮,你的外在也不會富有到哪裏去,即便你坐擁千萬。

我們不懂的東西還很多,別因為已擁有了眼前的安穩而自滿。

所以現在能做的,就是不斷學習。學你不懂的,學你從未想過要學的,學你認為很難卻其實有其意義的任何事情。

學的過程,建立自己的獨立思想,過濾外界紛紛擾擾的資訊。有意義的就收藏下來,負面或沒有養份,也應記取,因為那是免費的反面教材。

當你成就了自己成為一個具備獨立思想,懂得明辨是非黑白,培養出自己的一套品味與思維,對自己存有一定自信,知道如何處理網絡和身邊每天成千上萬的資訊,漸漸明白自己要什麽不要什麽… 你那份對前路的「徬徨」,也就無法再與你共處了。它只能收拾包袱離開你的腦袋和心智。

因為,我就是這麽一路走來。

我還在學習的途中,你怎麽能現在就停著?

本文經由Rychael授權刊登

Rychael
Rychael作家、編劇
當過引領時尚與電影的雜誌總編、策劃瘋狂而極具意義的活動、熱血撰寫電影書、攀山涉水拍攝電視節目……無限精彩。人生來到清醒至極的歲數,希望視身心靈為最重要的伴,細心而輕鬆地照顧好自己。希望她的文字,她的態度,讓你感到溫暖。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