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觀點:是否有些人適合待在辦公室,當一位奉公守法、安穩度日的公務員?是否有些人愛好到處交朋友,擅長發揮強大業務才能?人類究竟是喜歡安逸或喜歡改變?這是否會因為個性、環境、文化的養成,而有所不同?
早就想離開這個家,早就想換個工作,想卻走不出去?
有一篇論文終於發現「為什麼」,順便還告訴我們「怎麼解」。
此論文根據八年前美國芝加哥大學華裔學者Christopher Hsee及團隊的研究,刊在《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這篇很有名,被大量媒體引用——學者請來九十八個實驗者做個試驗,給他們兩個任務選,一個是將一份文件走路送到來回必須十五分鐘的「走路方案」,即可得到一顆巧克力,一個則是坐著不動的「坐著方案」,也可得到一顆一模一樣的巧克力,猜猜大家選哪一個?沒錯,高達68%的實驗者毫不猶豫選了「坐著方案」,不必移動,省得走路!
接下來,學者改變,讓「走路」和「坐著」所得到的巧克力「不一樣」,一個可以得到黑色巧克力,另一個是白色巧克力,但兩種巧克力是同樣好吃的,沒想到,只是單單因為「走路」可以得到「不一樣」的巧克力(也不知道它是好吃還是不好吃),竟然59%的實驗者就「改」為選了「走路」。
這⋯⋯簡直莫名其妙!實在太神奇了!學者說,這實驗證明,人類其實是一個很喜歡「改變」(動一動)的動物,不喜歡待在同一處,不過必須讓他得到「新東西」,若忙碌之後卻得不到新東西,那人類寧可不要忙、坐著不動。
最重要的是,學者訪問了那些改為「走路」者,問他們走路累了十五分鐘,巧克力值得嗎?他們告訴學者,雖然巧克力沒有比較好吃,但他們仍然比「坐著不動」還快樂。
很奇怪嗎?另一個例子,學者再請實驗者進行兩個任務,一個是「玩手鍊」,一個是「什麼都不玩」,玩手鍊就是將一條手鍊拆開來,再組回來,結果發現,大部分的人就直接選擇了「什麼都不玩」,為什麼?因為就算是選了「玩手鍊」最後的結果仍然只是將一條手鍊組回來、拼回原本的模樣,沒有任何新意、沒有任何期待,但,神奇的來了,當學者給了他們另一條比較厲害的手鍊,拆掉之後可以重組成「不太一樣的新手鍊」,居然大部分的人就勤奮心大起,選擇「玩手鍊」,而不是坐著什麼都不玩。
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有多少的人,現在是「卡住」的狀態?卡在這份工作,想辭職想了好久至今不動;卡在一段感情(婚姻),想離,卻不敢動,而這些「卡住」的人,為什麼卡住不動?
都是因為,他們「幻想」,動了之後,並不會有哪裡不一樣。換了一份工作,結果應該還是差不多爛吧,上班永遠都是長這麼樣子啊?換了一個女友(男友),應該也是那個老樣子,不如還是和同一個繼續忍耐下去吧⋯⋯
但,剛剛那個研究卻告訴我們,那些全都是自己的「幻想」,人類天生其實是熱愛改變、熱愛跳出去的,只要動起來忙起來,馬上就會產生新緣分、新機會、新線頭⋯⋯然後我們就會「馬上」脫離「卡住」,一切就是這麼簡單。所以Nike以前的口號「Just do it」不是亂喊的,它告訴所有「卡住」的人,人生沒有任何其他人、事、地、物值得「卡住」,有斷捨離,才有立即的重生,且,一定比「不動」還快樂!
過了幾天,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緊急來電——老天,他那個長期虐待他的老婆,竟然突然帶孩子離家出走了。
已經好幾天沒有回來。
我告訴這位朋友,太好了,恭喜你,你終於解脫了!我還把這篇論文給他看。
但他實在非常地悲傷。
第一晚,他以為她只是氣一點而已。第二晚,他終於到了警察局「報警」,原本以為這樣就行,沒想到警察根本不受理。第三晚,他開始找律師,但沒辦法得到任何實質幫助。第四晚,他決定,請來鎖匠,將門鎖全部換掉,希望老婆別趁他白天上班偷偷回家把所有沒搬走的衣物全部搬走。
他試著打電話給老婆,不知道多少通,全部轉語音信箱;他試著和孩子用LINE聯絡,孩子早已封鎖他(應該是媽媽的囑咐下),我這個朋友整個人已經瀕臨發瘋邊緣!
第六天,這個老婆終於接了電話,據這位朋友說,他第一時間「涕淚縱橫」,說盡好話來「求」他的老婆帶孩子回來,但老婆只是冷冷的提醒他,記得將所有寒假已經約好的活動,全部取消。
我聽了,告訴這位朋友,從我們所聽過的一些離婚爸爸的故事來看,孩子是不會回來的了。
隔了一天,這位朋友做了一個決定——他將他的行程排滿。
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他跟我說,和我見面後,還有「下一場」,當時已經快晚上9點;接下來好幾天,中餐、晚餐也都排了和各個朋友見面,熟的、不熟的、常聯絡的、十幾年沒聯絡的,他一個一個都約了。這位朋友說,他單單看到他已經排滿的日曆,心裡就稍稍有一點點對明天後天大後天的期待了。
當一個人在如此劇痛中,能將行程「排滿」就是最好的止痛。
但,行程排滿,老婆和孩子依然沒有回來,如果是你,該怎麼做,使他們回來?此時,這位朋友突然領悟了什麼!他說,他突然「看穿」了他老婆多年來的「把戲」,隔天,他竟然用某一個很特別的方法,用「計」讓他的老婆回應了!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本文經由Mr.6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