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 張瀞仁】影響力的批發和零售

週末參加某個年會,和一位很喜歡的大學教授有機會深聊。她說「你們都是很有影響力的人,你們寫書、演講、開課……動不動就影響很多人」。言下之意,她覺得自己影響力沒那麼大。

我當下非常震驚。

這位老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人,總是給人溫暖的感覺,我跟她第一次見面,就覺得她有種直達靈魂的力量。除了教學、研究,她會帶學生去偏鄉做志工、會跟學生談論社會議題、甚至在畢業前會有專門的時間回答學生任何問題……。她可能要求比較高,但絕對是學生會信任的那種老師。我離大學有點遠了,但這跟我印象中的大學老師很不一樣。如果可以再念一次大學,我多希望去當她的學生,但她說自己沒有影響力!?

我開始想「改變一小群人的一輩子、或改變一大群人的十分鐘,哪個比較有影響力?」

這讓我想起了比爾蓋茲和女兒對話。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是我很尊重的非營利組織,不只是因為他們投注大量資源,而是因為他們用宏觀的角度,從根本、結構上解決社會問題。譬如某國的農民貧窮,他們不會直接補助,而是從頭開始檢視貧窮的原因:是農作物收成效率不好、節育做不好造成家戶生活成本很高、還是童婚普遍造成生產力低落。他們的專長是透過改善這些根本條件,有計畫、有策略地改善生活。但有天,比爾蓋茲的女兒問他「這個人沒有飯吃,但你在推廣節育計畫、農業改良,所以你到底幫助了那個人什麼?」。比爾蓋茲才意識到影響力也有分批發和零售。蓋茲基金會做的是批發,影響力大,但用戶沒有甚麼直接連結。跟比起蓋茲基金會做的訂定策略、調度資源、評估影響力最大等,那些比較像做零售的第一線人員(社工、醫師、護理師、指導作物栽種的人員)或許得到更多信任。

影響力也有分批發和零售,我從不覺得其中一種比另一種更厲害。

比起大學老師,作者是容易被喜歡的:跟受眾直接接觸時間不多、大多數時候握有主導權、甚至有些神秘感帶來的附加價值……但這樣並不表示作者比大學老師更值得被信任。學生有問題的時候,作者可以提供的幫助微乎其微,頂多回個私訊、事後再關心一下;除此之外,沒了。但他們會去找老師、會問老師想法、會跟老師分享碰到的難題、一個問題解決之後又去問下一個問題……這需要多少的信任!回到工作上,我常想是要當「被喜歡的主管」還是「被信任的主管」。碰到事情的時候,我會選擇先做討好上司/同事/下屬的事、還是先做重要但不一定容易的事?我到現在沒有單一答案;或者,我更相信兩個都要有,而是按照情境不同,策略和比例分配也會不同。有些時候人搞定了才能做事,有些時候就算有不同聲音也要勇往直前……面對二選一的題目,我已經把自己訓練成永遠要去想選項之外的選項。

回到影響力,改變一小群人的一輩子、或改變一大群人的十分鐘;只要是正面的改變,都很了不起,沒甚麼好比的。

向全天下的老師致敬,不管你有沒有教師資格。
文/Jill 張瀞仁

Loading...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