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年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嗎?
因為病毒肆虐,一群人坐在密閉的電影院裡似乎有違防疫,以致今年的電影界青黃不接,連帶著片商也沒有什麼意願推出新片。今年我唯一看過的院線片是 《天能》,在它上映的第一天, 我和老公、兒子戴著口罩前往電影院,入座之後我才發現全場竟然座無虛席。
《天能》是一部被眾人形容「看不懂但是好好看!」的電影,我想這是諾蘭導演(Christopher Nolan)獨一無二的魅力,看不懂諾蘭的電影一定是我們自己的道行不夠,看不出導演的巧思。連我八歲的兒子也從頭到尾看得目不轉睛,我不相信他看得懂這部電影,但他回家後借了我的手機,用他的玩具槍和泡綿子彈拍了一系列「時間逆行」的影片。我和老公看完《天能》之後爬了很多該電影相關的文章,也看了它的幕後紀錄片。
《天能》的拍攝耗時約一年,橫跨七個國家拍攝。我在紀錄影片中看到導演諾蘭穿梭在片場的身影,有時候在跟演員熱烈的討論,有時親自手執攝影機。如果你曾經去過拍片現場,你會知道那是一個毫無舒適可言的工作場所,一下子要下人造雨、一下子要放火或是爆破,常常是連坐下來吃午餐的地方都沒有。
在幕後紀錄片中,我看到諾蘭在跟男主角交談的一張照片,他披著一件螢光色的反光衣,應該是防止自己不會被戲中的車輛或飛機輾過去,低頭微笑,是一種彷彿看到自己的小孩剛出生那樣喜悅又滿足的表情,我被這個畫面深深感動。諾蘭的身價2億美元,入圍過奧斯卡獎34次,其中獲獎10次。「賺翻了!」很多人會這樣形容他,但是我會想,他會不會只是為了賺錢而拍片,其實他很討厭上班?就像我也常常在看了村上春樹的書拍案叫絕之餘,思考他有沒有可能其實很討厭寫作,他寫作只是為了賺高額的版稅?如果真的是這樣,他還有可能創作出這般讓全世界讀者心動的文字嗎?
身為一個行銷和創意的工作者,我一向羨慕又嫉妒有才華的人,除了諾蘭導演,還有《寄生上流》的導演奉俊昊、作家村上春樹,在欣賞他們的作品時我常常檢討自己,為什麼沒有他們那樣的思想和能力,能創造出那麼動人又禁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
我熱愛創作,工作中也包含很多創作的成分( 提出行銷方案來解決商業上的難題也是一種創作)。而我認真研究過很多從古至今偉大的創作者的養成,發現一個共通點——鬼才的誕生20%是天分,80%是異於常人的努力,但在這天分和努力的配方中,同時含有100%的熱忱。就像諾蘭可能一個星期拍了超過六十個小時的片,村上春樹每天早上4點起床,寫作六小時,然後出門去慢跑至少十公里,因為他相信鍛鍊體力可以激發寫作靈感。鋼琴家郎朗在成名前,一天練琴十到十二個小時。海明威除了大量閱讀,每天寫作不低於五個小時。
很多人以為創作者就是每天睡到自然醒,需要靈感的時候再依賴酒精,但是當大量地去研究這些創作鬼才的工作紀律,我才驚覺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他們日日夜夜、全心全意地沉浸在工作裡,帶著強大的工作動機和突破自己的野心。我想說這樣真的好嗎?健康嗎?工作和生活有辦法平衡嗎?動機是因為賺很多錢嗎?後來我讀到一本書叫做 《心流》(作者為米哈里.契克森),才明白當這些人每天全心投入工作時,會進入一個非常人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這種狀態為「心流 (Flow)」,意思是當一個人遇到挑戰現有能力的事,專注地將身心能力發揮到極限之時,所產生的一種幸福美好感覺,讓人忘卻自我和時間。
我是一個很喜歡工作和賺錢的人,付出自己的能力來換取生活上的安定感是一件充滿成就感和安全感的事,但不知道為什麼跟我一起共事過的人很常用這種方式來形容我:「反正你也不缺錢/反正你工作也不是為了錢。」聽到這種話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怪怪的,不知從何反駁起,其實我喜歡錢啊( 有人不喜歡嗎?)況且我一直都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也並非出身於什麼企業的第二或第三代。我不是很確定這種評價是褒還是貶,但總覺得這樣形容我不是這麼精確,甚至帶了些許誤解的成分。
更精準來說,我對工作有非常高的理念和原則,那也是反應出了我對自己的期待。原因是,如果你跟我ㄧ樣,在大部分的人生裡都是一個全職工作者,也就是說一天工作八小時以上,或是常常一週工作超過四十八個小時,我相信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代表了一個人大部分的樣貌,所以工作也是我刻畫出理想中的自我的重要手段。
我的工作一直是行銷相關,雖然中途也做過業務的工作並且做得出色,但是我最強大的熱忱還是行銷。行銷說穿了就是溝通,就算是世界上被發明出了最好的產品或服務,也需要透過溝通才會被眾人理解。而我熱愛溝通ideas、主義、哲學、觀念。我也相信好的行銷可以讓人類的生活過得更美好、更方便、更幸福,像是用智慧型手機取代訂報紙,家裡就不會被舊報紙淹沒;像是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保養皮膚,就不用再買一堆瓶瓶罐罐。近年我更愛溝通「不過度消費/聰明消費」這種主義,像是環保、蔬食、斷捨離,心靈淨化這些觀念,誰說行銷就一定是叫人一直買東西呢?行銷是對人的生活方式做出各種提案。
那錢呢?說到底我愛不愛錢呢?我曾經在某一本書上讀過一句話,「錢是工作的副產品」。我發現當我對自己在工作上的期待和標準高於常人時,我幾乎沒有憂慮過錢不夠用。況且我在流行產業工作,對新款商品早已麻木,可以說是個對物質沒有慾望的人,所有的物品對我來說都會變成家中的雜物,等待著我去收拾和清除。我看過很多人喜歡名車,但我覺得在台北街頭開車並不是個享受,還要一直找停車位。有很多女生喜歡買三四十萬的手拿包來犒賞自己,但殺害鱷魚做手提包這個點子我個人難以接受,況且我個頭不高,襯不起那種大包包。
下班後我不需要花大錢來療癒自己,因為我享受工作,享受過程中的「心流」,工作雖辛苦,但是也滋養了我的靈魂,提醒我時時反省自己。我在工作上總是可以認識很多很酷很有能力的人,其中不少也轉變成生活中的好朋友。我工作是因為我喜歡絞盡腦汁創作出很棒的東西,而那個過程和結果剛好也讓我的生活沒有匱乏。
錢很重要,但不要讓錢成為工作唯一的動機。除了錢之外,工作中最強大且長久的動機來源應該是樂趣,這樣我們就不會有Monday blue,不會抱怨怎麼還沒放假,也不用花大錢去修復自己因為工作所造成的耗損和傷害。工作最大的酬勞,應該是工作內容本身,薪水只是一種肯定。
祝福大家,有勇氣去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並且樂在其中。樂在工作是一種我們觸手可即的超能力,是心流,也是一種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