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安靜看世界】邊緣人的新環境生存守則

大學開學了,我看到台大葉丙成教授在臉書上給大一新生的提醒文,不覺開始想著自己到底是怎麼適應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

「多采多姿是好事吧,為什麼要適應?」你應該會這麼想。不,對我們這種過著類似地縛靈生活的宅女來說,大學恐怖極了。

葉老師就他在大學任教二十年的經驗,歸納出大一新鮮人的三大挑戰:

1. 生活上的大改變:來到陌生的縣市獨自生活,完全離開熟悉的環境和步調,需要時間適應。

2. 學習上的大改變:沒有全國性考試這種大目標、沒有老師苦苦相勸或惡言相逼,讀書真的只能靠自律,更不用說還要適應那些看起來像螞蟻在走路的原文書。

3. 交友圈的大改變:高中同學中考進同校同系的機會很低,等於交友圈要砍掉重練,怎麼融入、怎麼交朋友是大考驗。

老師把這三大挑戰歸結後,發現最大的關鍵是要「交朋友」:有朋友就可以一起念書、互相幫忙、期中期末考一起複習、下課一起吃東西一起玩⋯⋯這樣就算念的科系沒有興趣、就算是獨自在外的生活、就算伙食又貴又難吃,也似乎沒那麼辛苦了。

坦白說,我是看到這篇文章之後(距大學畢業超過十年⋯⋯好漫長啊),才驚覺原來當初我根本就是超高風險族群——朋友很少,往來就只是那幾位同學;沒課時不是在棒球場就是在圖書館;回宿舍後也只是上網。

咦,但我印象中的大學生活很開心啊,這中間的gap到底在哪裡?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樣不擅長極速融入新環境或廣結善緣的內向者,我想跟你分享一些我當年存活下來的方法:

1. 用盡全力留在舒適圈裡

我很早以前就覺得離鄉背井是很悲傷的事,所以我用盡洪荒之力只為了考上可以每個禮拜回家的學校,我很幸運辦到了,新環境帶來的衝擊降低很多。如果是可能做得到的事,事前努力好像比事後努力輕鬆一點,懶人如我是這麼盤算。如果你已經離鄉背井,可以想想如何打造小型、帶得走的舒適圈,譬如熟悉的棉被枕頭、最喜歡的漫畫⋯⋯我在美國時,家裡每年會幫我寄一次東西來,我從沒請家人寄過泡麵,但一定會請他們幫我買一本當期的職棒雜誌,把我微小的舒適圈轉移過來。 

2. 深交

我和班上幾個女生感情很好,不是像校園青春片裡面那種小圈圈,真要說的話,我們都不算是風雲人物,但因為頻率相近、同樣的課又多,我們在學校時常在一起。這種深度的友情給我很大的安全感,我開始發現我沒有能力交太多朋友、也不需要太多朋友;我能做的,就是真心對待每個我重視的人。迎新宿營、系上活動我都去了,我知道她們應該也是硬著頭皮去的,但有幾個熟的人,好像就可以多那麼一些面對未知(像是玩遊戲/比賽/在大家面前表演)的勇氣。

3. 打造新的舒適圈

葉老師鼓勵同學要厚臉皮去交朋友,但這對我來說跟打陌生開發的電話一樣恐怖。我大一時住六個人一間的寢室,很幸運地碰到一群開朗、善良、愛乾淨的好女孩(嗯,就是我想要變成的那種人),她們是我第一批朋友,但其實也是花一段時間才敢漸漸開始多交談。搞定宿舍之後,我集氣非常、非常、非常久,終於鼓起勇氣去棒球校隊問可不可以當經理、還有獨自去參加職棒社的活動。這兩件事情做完之後我的查克拉(註1)就徹底梭哈了,大概三年無法再交新朋友(苦笑)。

但很值得,因為我喜歡棒球,除了好不容易有機會接觸棒球之外,也因此認識一群非常照顧我的學長以及後來的學弟/妹。每週四晚上的練球時光總讓我滿心期待,在原文書之外找到精神寄託。

同樣的道理,我想不管是換團隊、換主管、換新工作都一樣,我們都要努力用已知面對未知,都要想辦法在陌生的環境裡面盡可能快速找到一條出路。或許沒有什麼太高深的學問,一次認識一個同事(從在你身邊、看起來最友善的開始)、一次解決一件事情(從主管看起來最在意、你最有把握的開始)、「keep putting one foot in front of the other(持續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自然而然會走出一條路了。

最近剛到新團隊的我,一樣痛苦死了,我們一起加油吧!

註1:出自動畫《火影忍者》,意指角色的攻擊能量,這裡應該是已經盡力的意思

Jill 張瀞仁

只寫了一本書的作者、不喜歡講話但好像可以激勵人的演說者、非營利組織工作者、跨國團隊管理者。 不折不扣的內向者。 喜歡閱讀與搖滾樂、喜歡球場上的人生智慧、還有甜食。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