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得好嗎?來測試自己的好眠指數

「我拿尖銳物品戳自己、原地快跑,或是放聲尖叫。想睡的感覺還是會不斷蔓延。」
《睡眠腦科學》一書的作者亨利.尼可斯這樣寫著,他本身就是親身患有猝睡症的人,寫出一篇篇令人心酸卻真確的紀實日誌。「猝睡症」是一種無法抑制睡眠衝動的疾病,病患通常很難在單調的氛圍中保持覺醒,所以作者曾經在與教授面談時打瞌睡,又在工作中突然失去意識,產生類似夢遊的自發性行為。他又這樣寫道:「睡眠剝奪是一種酷刑!」

你或許會想,嗜睡症的人怎麼會懂睡眠被剝奪的感受?他們應該睡得再飽足不過了?事實剛好相反,猝睡症的人除了無法好好保持清醒之外,偏偏真正睡眠的時候品質也很差;另外生活中也容易出現腦霧現象,記憶、專注和理解力下降,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除了白天過度嗜睡,猝睡症的人時常伴隨著睡眠癱瘓或幻覺,這是因為他們的睡眠快速動眼期出現異常。一般人入睡後大約要六十到九十分鐘,才會進入快速動眼期,也就是最常作夢的睡眠階段,大腦在此階段會使肌肉放鬆,避免人們隨著夢境起身行動,但猝睡症病患經常在入睡十五分鐘內就異常迅速進入快速動眼期睡眠。

這是因為科學家發現,猝睡症患者腦中的下視丘分泌素(Hypocretin)分泌不足,下視丘分泌素對睡眠和清醒控制,以及快速動眼期睡眠狀態很重要,缺乏時就可能導致清醒時,突然出現睡眠與作夢的相關反應,產生睡眠麻痺(又稱睡眠癱瘓)和幻覺,例如在快要清醒時出現肌肉無力或是夢境幻覺,也就是俗稱的「鬼壓床」現象,另一種相反狀況,則是進入快速動眼期時肌肉沒有跟著放鬆,患者就容易隨著夢境行動,造成睡眠中肢體揮舞和大叫。

一起來檢測自己有多嗜睡! 嗜睡自我篩檢量表

如果懷疑自己有嗜睡問題,可以先透過「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自我評測嗜睡指數。
在以下狀況,你會想睡覺嗎?
□ 1 坐著閱讀書報時。
□ 2 看電視時。
□ 3 在公眾場所安靜的坐著(如在電影院或會議中)。
□ 4 連續搭車超過一小時(不包含自己開車)。
□ 5 下午可以躺下休息時。
□ 6 坐著與人交談時。
□ 7 沒有喝酒或服感冒藥的情況下,在午餐後安靜坐著時。
□ 8 開車時因為塞車、交通問題而停下數分鐘時。

以0∼3分來評量以上每個情境的嗜睡發生頻率,0從未、1很少、2一半以上、3幾乎都會,最後將數字加總,若分數大於12分就表示出現明顯嗜睡現象了。

有許多原因都會引起白天過度嗜睡,像是由於腦部外傷、腫瘤、中樞神經感染引起下視丘的損傷,下視丘是大腦內調節睡眠和覺醒的區域,如果受損,就有可能出現嗜睡的症狀,其他像內分泌異常如糖尿病、肝功能障礙、睡眠呼吸中止、腎衰竭引起尿毒症、懷孕初期、或是甲狀腺低下症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嗜睡。

因此若發現自己的嗜睡指數很高,還是要尋求醫護的幫忙和檢查,別把一直想睡覺這件事,只是當作疲勞去忍耐跟看待!

好眠Tips

如果發現自己有嗜睡傾向,我們可以先試試透過生活作息調整,經由提升睡眠品質來試圖改善:

1. 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每天(包括週末)固定同一時間上床睡覺,可以幫助身體維持固定生理時鐘,更好入睡。

2. 白天小睡片刻:若真的很睏的時候可以適度休息,也可以找出白天最容易睏倦的時候,固定時間小睡,但不要超過三十分鐘。

3. 睡前避免咖啡因或酒精:在入睡前六小時應避免攝取酒精和咖啡因,酒精雖能幫助入睡,但會讓你難以進入深層睡眠獲得充足休息,此外晚上時也避免吸菸,尼古丁也會刺激神經而干擾睡眠。

4. 睡前避免吃大餐:晚餐吃過飽或睡前吃宵夜,都會影響睡眠品質。

5. 睡前放鬆程序:建立睡前固定放鬆程序可以幫助身體進入休息狀態,例如在睡前洗個熱水澡、閱讀、做伸展運動,也可以聽一些有助於放鬆的Podcast音頻節目、冥想音樂。

6. 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可以使用厚窗簾、隔音效果佳的氣密窗,確保睡眠空間涼爽舒適,不會因為過熱過冷而被影響睡眠。

7. 治療猝倒、嗜睡、睡眠麻痺、幻覺的藥物:儘管猝睡症無法完全治癒,但大多數患者服用藥物後,白天的嗜睡和睡眠癱瘓現象都可以獲得改善,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親友白天嗜睡現象嚴重,可以先檢查晚上睡眠品質,是否因為睡眠不足、淺眠導致,又或是因為內分泌系統、服用藥物導致,若以上狀況都排除,則可尋求醫護協助,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猝睡症,並且及時治療。

本書摘自《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作者鄭淳予(三采文化出版)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