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俠的餐桌-2】在麵包裡學習生活的力道|劉曉栴(下)

時間:九月,處暑。
主題人物:窯烤麵包師/料理師 劉曉栴(小栴老師)
場景:小栴老師的料理工作室

「今天我們的流程是先把酵母拿出來放室溫,同時間準備窯烤料理的食材,然後做麵團,接著要生火⋯⋯」小栴老師快速簡潔地說明。

前一天晚上,我們已經把天然的酵母和一定比例的水、麵粉攪拌過,先在冷藏室放置一夜,準備今天的麵包製作。

這次來學習,也同時擔任小栴老師的小助手,因為要負責協助麵包的宅配訂單。所以小栴說的每一個步驟,我都戰戰兢兢地去執行,深怕搞砸了,沒有在時間內協助把訂單完成。

「你先跟著我做,也做一個你自己的麵包!」

自己的麵包,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發酵完再和一定比例的麵粉、水、鹽等攪拌,攪拌完再靜置發酵,然後摺麵,摺完麵團再靜置⋯⋯

這些步驟若不是記在筆記本裡,我根本無法複製。整個過程幾乎都是一邊快速地寫著筆記,一邊手忙腳亂地跟著模仿。

其中最有趣的是摺麵,要把越來越有彈性的麵團拉開,但是又要很輕柔;這種用力的輕重是我不熟悉的,常常太用力,要不就是太輕。

力求完美的小栴老師在旁邊看著我的笨拙,心中應該有著無限吶喊⋯⋯

「你太緊張了⋯⋯」小栴老師嘆了一口氣。

摺麵 photo by Emma Wang

就像對待孩子一樣,隨著時間的變化,也許原本的性格就會更加固著,但仍需輕巧地擴展,也要適時地放手,讓它在合適的溫度中自然成長,並且接受它因著周圍的溫度溼度不同而自然地變化。與其說做麵包,不如說是一種人們、食材和環境合作的關係。

而我,也許向來就是太緊張,力求表現,反而做了過多的用力。

不過輕輕拉摺著冰冰涼涼又柔軟的麵團,的確是非常療癒。

而且一次兩次三次的練習,慢慢地熟悉了力道與訣竅。 

熟能生巧,所有的學習與訓練都是這樣的道理。

「要準備生火了!!」

小栴老師有一個無臉男造型的土窯,這個土窯是野地森活的Emma老師帶著幾個自願參加學習蓋土窯的朋友一起蓋的。(延伸觀賞:Emma老師與大家,就這樣蓋起了土窯

用土窯的火和溫度所燒烤出的食物,有一種特別的溫潤,那是人類長久以來與火相處的深層記憶。

photo by Emma Wang

「我先去劈柴!」自從五月跟Emma老師學了劈柴之後,我就愛上劈柴,有一種快感,可以發洩生活的壓力,加上消耗一點熱量,等等就可以吃更多窯烤料理。

也許其實骨子裡就是喜歡搞破壞。

之前Emma老師教我劈柴的一些技巧,木頭的選擇,從紋路看下刀的點,手的位置和施力的方法、柴刀的握法⋯⋯每一個細節都有講究的地方。

土窯旁邊有一區專門放置木頭,有鋸成一段一段較大的龍眼木,也有較薄的廢棄木板,或是較細的樹枝。不同的尺寸和硬度,在生火的時候擔任不同的任務。

我先把原本20公分寬的木板劈成大約2-3公分寬,方便一開始的時候搭成井字生火,再把粗細不同的木頭一起運到土窯旁備用。

因為一切都是儘可能地想使用再生材料,所以火種是用之前料理過後拿來擦拭鍋子的沾了油的廚房紙巾,通常這種東西都會當成垃圾丟棄,但是在這裡,卻成為可以助燃的火種,另外也使用裝雞蛋的紙盒。

「這種紙盒也沒辦法還給蛋農重複使用,拿來助燃是最好的!」還記得當時Emma老師這樣對我說的時候,心中非常感動,每一個生活的細節都能珍惜物資,並且有智慧地再次運用,創造它更多的價值,這是我所嚮往並且慢慢想要實踐的生活方式。

準備好要起火的材料之後,就是引火。

Emma老師曾經示範過鑽木取火的技術,看著在木頭的轉動中,一兩顆火星掉落在細細的乾草裡,經過穩定的吹氣,火苗從一陣煙霧中誕生,彷彿魔術一樣。

人類第一次看到火,應該有著這樣無限讚嘆和對於自然界互相合作的尊敬吧。

希望有一天可以學會鑽木取火,不過目前的我當然只能用火柴。點燃火柴後,將火苗輕輕地放在沾了油的紙巾上,看著火苗依序隨著蛋盒、小樹枝、小木材⋯⋯慢慢地燃燒到更大的樹枝。母火穩定之後,開始排放較大的龍眼木,窯內的火也開始均勻燃燒木頭,放射出溫暖與木柴剝裂的聲音。

彷彿全世界都變得安靜了⋯⋯

「惠君,麵包要二發了,快點進來!」

還好小栴老師非常務實,趕快把隨時都可以進入恍神的我叫進去,否則我不知道要看火跳舞看到什麼時候。

當火生起來之後,麵團也要進入最後的階段。

「窯可以等麵包,麵包不可以等窯!」小栴老師耳提面命。

在外面做完了粗活,馬上進去廚房又要細膩地對待麵團,還要精準地對照時間,窯烤麵包真的很費工!

從早上進進出出忙到現在,已經汗流浹背;還好麵團進入最後階段,要不然我真想坐下來等著吃就好了。

photo by Emma Wang

窯內的木頭都均勻燃燒後,溫度偏高,此時不適合烤麵包,所以我們在廚房把麵團二發處理完後,先把之前準備好放在鑄鐵鍋的燉肉等料理先放進土窯慢慢加熱,隨著溫度慢慢降低,再依序放入不同的窯烤料理烹煮。最後才把窯面清乾淨,放入麵團烘烤麵包。如此一來,所有的熱能都不被浪費,起一次火,就可以煮好幾餐的食物和麵包,感覺好像聖經裡五餅二魚的寓意,只是一個動作,就會有不同的好吃食物從窯裡被端出來。

這一次我們還做了燉肉、Pizza(當作我們的餐點)、口袋麵包和鹹派。

最後要將麵包放入土窯了,小栴教我用小刀把麵團割出切線,雖然第一次劃線有點拖泥帶水,也算是勉強過關,然後細細撒上麵粉,輕輕地把麵團剷進窯面上,然後用木門蓋住窯門⋯⋯

「很快就好了!」小栴老師彷彿鬆了一口氣地說。

從早上忙到現在,已經接近黃昏,開始吹起一陣微風,我站在窯口,等待開門的那一剎那。第一次做的麵包會不會成功呢?

門一開,看見膨脹而飽滿的麵包,外層似乎塗上了暈染開來的焦糖色,此時只能大喊:哇~~

photo by Emma Wang

剛出窯的麵包,拿起來沉甸甸的,和一般市面上許多買到的麵包總是輕飄飄的感覺很不一樣,火的溫度透過麵包再透過掌心傳送到身體裡,整顆心都溫暖了起來。

切開麵包一看,大小氣孔分布有鬆有密,好像海底的珊瑚。吃起來軟嫩卻有適度的嚼勁,龍眼木的薰香和麵粉的香氣合而為一,吃了這種麵包,恐怕會上癮!

雖然體力上覺得勞累,但是心中卻有一種充實感。一起做了從食材到烘烤都如此講究的麵包,想到這些食物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也能滋養許多人,就知道為什麼小栴老師如此賣力地製作這樣的食物。

Trisha Chen, photo by Emma Wang

天空布滿了晚霞,土窯裡依然微微透著熱氣,我默默洗滌收拾著料理用的器具,回頭看到托盤上一個個剛出生的麵包, 覺得很慶幸參與這樣的過程,像是另一個生命的創造。

回到家的隔天早上起床,身體仍殘留著這幾天的疲憊;拉開了窗簾,讓陽光透進餐桌上,沖了一壺熱茶,把剩下一點點的艾許奶油拿出來放在室溫讓它變軟,塗在自己做的麵包上,一口一口慢慢吃著。

生活上總是有許多處理不完的雜事,不論是過往的記憶或未來的計畫,總是勾動著心情;這一刻的我,感受了食物所傳遞的良善與簡單, 也許不足以療癒過去的種種缺憾憂傷,也不足以支撐未來可能發生的驚濤駭浪;然而此時發現身心無比的滿足,於是放下過去和未來,只是安靜地,存在於這個當下。

Trisha

女俠創辦人、劇情片/廣告導演、詩人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