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入媽媽網路社群嗎?找個願意傾聽你的人討拍

請記得,不要把網路上的言論全都攬在心上。你已經很努力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了,不需要受到無法看見事情全貌的陌生人來攻擊你,或是在意他人看法,使得你的情緒被左右。

我本來就是一個敏感且焦慮的人,對於他人說的話都容易放在心上,事後回家還會不斷思索今天對方的反應,暗忖是不是自己哪裡出了錯,或不小心讓人誤會。幸好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最終成為了諮商心理師,讓自己這樣的特質得以發揮,並能夠覺察沉澱後,將自我安頓好。

心驚膽跳的網路留言

然而,當自己知曉懷孕的那刻起,不知道真的是荷爾蒙起了變化,還是心理作用在作祟。對於肚子裡小生命的未知感,那樣的不安又帶點情緒化的性格,又開始冒出頭來。除了晉升為人母好友們的支持外,當時最大的精神支柱便是廣大的母嬰網路社群。

不管是母嬰論壇、媽媽寶寶討論板,又或是單純親友組成的人妻聊天群組,一不小心就讓人一頭栽進去。沒有個一時半刻,是出不來的。

好多的資訊可以在上面取得,也看到許多與自己一樣心情的媽媽,或是少數的爸爸們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即便生完了孩子,我還是很習慣上去逛逛。當然,網路的世界並非全都是粉紅色的泡泡。很多時候,最熱門的討論串,往往都是講著講著就吵起架來的。

「孩子跟婆婆比較親,怎麼辦?」

「這樣的情況會換保母嗎?」

「身為全職媽媽,先生說我產後憂鬱⋯⋯……」

哇!看到標題,就令人情不自禁地想點進去。有些文章根本就是把我憋好久的心裡話給說出來,只是留言越往下拉,內容就讓人感到心驚膽跳。

「又想給人家帶,又想跟自己親,也太貪心了吧!」

「要求這麼多,乾脆自己帶回去!」

「誇張,你就離家出走,看他還敢不敢!」(延伸閱讀 全職媽媽們,妳的事業做很大!

甚至有的文章還會引發相對的另一派媽媽群起激憤地爭論,像是全職母親辛苦,還是職業婦女比較心酸?這些直接的回覆,有的想要點醒對方,有的則是直接批判、指責自認不正確的價值觀,又或是訕笑發文者過於焦慮、想太多,有時候,我也看到了部分媽媽們互相投射了自己被先生、婆家、社會大眾等不公平對待的憤怒氣息。

網路上的話語,少了見面三分情的那種人味。突然之間,只要帶了一點點情緒,就變得充滿火藥味。偏偏我自己是那種坐在麥當勞裡,聽見隔壁情侶吵架,都會不由自主感到不安焦慮、想要迴避的人,因此看見這種吵起來的討論串,就彷彿親身經歷一場激烈的群眾辯論與批鬥大會般不舒服。

我也不禁想著,那些發文抒發心情,甚至是求助的媽媽們,心裡該有多難受。原來吐露自己的真實感受,還要顧慮是否政治正確(你是親密派?還是百歲派?)、符合風向(蠟燭兩頭燒,才是夠辛苦的媽媽?),有的時候發現苗頭不對,想要刪文,還有可能被肉搜、留證呢!

上網尋求溫暖,往往是媽媽最能夠照顧自己的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用在網路社群中,好像再貼切不過了。畢竟有時候,作為一個只能呆坐家中,和孩子相看兩厭的母親來說,上網尋求溫暖是最能夠照顧自己的事情了,但偏偏最傷人的話語也來自於網路。

因為彼此的不瞭解,只靠片面的文字就斷定他人,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言論,甚至是對陌生人毫不留情的批評與攻擊,而非提供理解與支持,幫助對方從困境走出來。

其實,有時候,我也很想抱怨先生,但是話一出口,自己就知道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認同。

我的母親就常回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想當年她們都是要煮三餐、打掃全家,還要帶孩子的呢。先生就該讓他放心在外工作。先生若肯回家幫忙,就該感謝,怎麼還可以怪先生「連孩子尿布都不換,小孩滿屁股都是屎了,紅屁股怎麼辦?」。

相反地,我在社團中只要搜尋關鍵字「豬隊友」,馬上就能找到一百篇看似可以支持自己憤慨情緒的文章,但是如果再仔細閱讀留言,也很容易看到「嗆回去」、「你這麼縱容,也很扯」、「要他自己帶帶看」的高漲情緒。

若真把所有的留言看進去,我反而會有點沮喪。好像都是作為妻子一方的自作自受,或是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太軟弱。

然而,真的嗆回去、離家出走,給家人一點顏色看,就能解決問題嗎?又或者在家中開啟男女大戰,真的是我想要的結果嗎?

雖然自己是心理師,但在網路世界中,我也只是潛水的網路鄉民而已。

我其實不太敢回文留言,好像寫些冠冕堂皇的「多鼓勵先生參與育兒」、「看見對方的付出,並給予肯定」這類的觀點,因為也很容易引發男女權之爭——都什麼時代了,男女講求公平,難道先生做了該做的,還要說他好棒棒,媽媽就是活該累到死嗎?

嗆聲背後的脆弱

然而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做區分的。我們鼓勵了先生,並不等於默認了太太就該承受柴米油鹽醬醋茶。相對地,夫妻關係與相處也應該是「加分原則」。爸爸這麼做很好,媽媽更是超級棒,我都會給予肯定,而非透過貶低任何一方的方式來突顯另一方。

可惜的是,這些東西若沒有透過面對面的交流討論,是很難三言兩語澄清的,更何況是面對發了言、痛罵一頓就跑,也不會再回去看後續澄清、回覆的網友呢?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我是想藉網路發文,抒發自己情緒,或是想瞭解大家處境的媽媽,那麼,也許我只是一肚子的委屈與惱火,想要有人安撫我,並期待那樣的情緒被承接與傾聽呀!(延伸閱讀 接住那個墜落中的生命

網路上那些要我硬起來,為了孩子權益,不惜跟長輩撕破臉等方式,也不見得真的適合我。看到那些因為婆媳相處、夫妻衝突、教養為難的媽媽們上網討拍、求安慰,卻被放大公審或批評的情形,反而讓我也跟著難受。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有些我們無法理解、給予支持的言論,並不會因為自己的指責或拒絕,就真的能讓對方低頭認錯,或是誠心認同我所想。

相反地,溫和的同理與接納,雙方都才有機會看到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並放下防衛的心,而能開始有所思索與對話。

而我想,或許也有一些嗆聲、看不下去與出聲反駁的人,其實背後應該也有顆脆弱的心,並期待自己的辛苦付出,也被肯定與被看見吧!所以才會沉不住氣地的在網路上發難。

表面上好像在責罵一遇挫折就哭泣的爛草莓,但在尖銳的言論背後,或許也是為自己都這麼堅強走過,也沒跟誰討拍或是求溫暖而打抱不平。

然而不論是發文者或是回文者,明明都是努力與用心地想要好好尋求教養孩子之道,與試圖自我照顧的父母心呀!

不要把網路上的言論全都攬在心上

作為一個母親,不論是荷爾蒙的改變、影響,又或者生命中多背負了幾個小生命的責任,種種因素,讓我們變得玻璃心、敏感、焦慮、不安與易受傷,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而我們自然也需要大量的情感支持、同理與鼓勵。

因此,如果當你感受到困難,也請盡可能找個你看得到的人傾吐。如果你真的是個得自己單打獨鬥的母親,在抒發心情的同時,請記得,不要把網路上的言論全都攬在心上。你已經很努力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了,不需要受到無法看見事情全貌的陌生人來攻擊你,或是在意他人看法,使得你的情緒被左右。

安全、信任的關係網絡或懂你的人,才值得我們將內心的私密話都傾吐而出。

比起長篇大論的價值觀辯論,有時,只是靜靜地的傾聽,並給予支持的眼神,對一個耗盡大半心神精力的媽媽而言,那就足夠了。

本文摘自《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作者陳彥琪(寶瓶文化出版)想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