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鳳梨的披薩】義大利的拿鐵是純白色的 

相信不少人的義式咖啡初體驗是來自星巴克之類的品牌咖啡店,我自己也一樣,曾經是個金星級會員(當年在香港解鎖金星,要一年內買一百杯),但這些咖啡體驗,和我對披薩的理解一樣,在認識了義大利男友後完全粉碎。

還記得當年第一次到星巴克買咖啡,看到牆上的菜單就抓破頭皮⋯⋯那些咖啡究竟怎麼念?香港的星巴克最初期是沒有中文翻譯的,起碼員工當時不會遷就客人而念中文,點咖啡要說英語名稱,大概是種提高格調的市場策略吧?有趣的是,用英語拼音念義式咖啡的名稱,是會發音錯誤的,所以那年頭到星巴克買咖啡,首先要練好那些似是而非的義大利發音。

後來鍛練到點什麼拿鐵、瑪奇朵、大中小杯都駕輕就熟,才發現原來一直理所當然地會點的咖啡,在義大利是不存在的。

要了解義大利咖啡文化,首先要做的是拋開星巴克教會你的一切咖啡知識。

先談第一大認知錯誤的飲料——拿鐵(Latte)。義大利文的Latte解作牛奶,如果在義大利咖啡店點拿鐵,店員最多只會送來一杯純白色的牛奶,或者多半連牛奶也不給,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你想要什麼⋯⋯

另外,摩卡(Mocha)也是不存在的,他們的巧克力飲品叫Ciocolata Calda,是杯濃厚如漿狀的可可飲料。

卡布奇諾也是非常流行的,但用餐不會點,因為他們覺得有牛奶的飲料不會搭配食物。

瑪奇朵(Macchiato)就比較有趣,義大利沒有焦糖瑪奇朵,只有Caffè Macchiato,就是一杯 Espresso(就是最純粹的濃縮咖啡,他們叫作 Caffè),加上一點點奶泡,如果要比喻,就好像我們的拿鐵,卻是超迷你的版本。義大利人日常只喝濃縮咖啡,而且他們沒有吃早餐的習慣,頂多就咬個小可頌。他們一天可以喝上三、五遍,餐後也會喝來幫助消化,我的個人記錄是晚上十一點還在喝,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提神作用。

如果到當地旅行,走進咖啡店應該會有點不知所措。因為義大利人一般都是立飲的,他們叫咖啡店做 Bar,進去就直接走到櫃枱點咖啡,店員隨即附上一杯清水,清清口腔,也補充水分,大部分人都是喝咖啡前喝掉那杯水。咖啡來了,可以加糖,也有人不加,三兩秒就喝完了。一杯 Caffè 一般是一歐元,折算是四十台幣左右。

當然,除了種類的分別,味道也天差地遠。義大利的咖啡濃重、油脂潤滑甘香,有酸味的咖啡對他們來說是差劣的,也對手沖咖啡和其他特色咖啡不屑一顧。男友和家人在香港喝過無數精品咖啡、本地咖啡,都形容為「像在喝摻了大量水的咖啡」,覺得沒有味道。我花了很多心力,帶他試遍了香港著名的咖啡店,可是從沒有一間合格,因為他們對義大利的傳統飲食文化守得很緊,最後反而是我轉變了口味,現在喝香港的咖啡都覺得不習慣。

按我的理解,咖啡對義大利人來說,就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他們對咖啡的看法,很像香港人差不多天天都喝的奶茶。茶餐廳的奶茶是用罐裝淡奶沖調,茶底混了多種茶葉濃縮沖泡,味道從來不變。如果喝英式奶茶,或者用茶包加奶,是不能比擬的。香港人每天早上走進茶餐廳點杯奶茶,期望的是喝到一杯傳統泡製、茶香奶滑、水準穩定的comfort drink,而不是五花八門、包裝得很有格調而且價格高昂的飲料。

義大利人從早到晚在喝咖啡,從來沒有什麼特別,更不會拍照上傳到臉書,試圖展現生活品味。因此我認知到,我以前在香港喝咖啡,多半只是在買一份悠閒、片刻寧靜。說穿了,就是在忙碌的生活裡面,一種嚮往西方人生活態度的精神投射。

Ananas

香港人。年少輕狂時由文字天堂跳入政界地獄,經過離婚極刑,超渡後為愛重生於義大利。戒斷了星巴克和有鳳梨的披薩,但永遠不會戒掉方便麵和香港的奶茶。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