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 Living】關於醫美,我想說的是——

在過去的近十年,我在醫學美容(簡稱醫美)這個產業擔任行銷的工作。總是有很多人喜歡跟我討論「外表到底有多重要?」或是「你建議我可以做什麼(醫美)?」也有不少人對我表示「外表真的沒有內涵重要,為什麼要叫大家花這麼多錢在醫美上?」我是醫美的推廣者,而我最大的工作樂趣是觀察和探索人類追求美的動機。

無論內在的涵養有多麽豐盛,無論外在的皮囊有多麼膚淺,無可否認,我們是利用外在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身體是我們的靈魂和這個世界溝通的媒介,我們每天的衣著、髮型、體型、皮膚的狀態,甚至氣味,持續在對跟我們迎面而來人溝通著我們是誰,可能是什麼樣的人。

從內在到外表的探索之路

2010年,我在職業生涯上換了跑道,從精神專科藥品的領域換到了整形外科及醫學美容(簡稱醫美)領域。源由是一位獵頭仲介找上我,她拍胸脯保證我會非常適合這個領域。那時我三十歲,除了打過一次淨膚雷射而且覺得很痛之外,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是醫美,那時醫美也並不普遍。在那之前我多年的工作經驗都是在藥品,為了想增加自己在外科和醫療器材的經驗,所以被她說服去談談看。在面試之前,我特別跑去拜訪一位長輩,是位資深的整形外科醫師。我問他為什麼人會想做醫美或整形,他笑著對我說「人在世界上短短幾十年,誰不想好看的活著?」一個月多後,我開始在新進駐台北101大廈的一家藥廠上班,負責醫學美容事業處的行銷。這是我開始接下來十年醫美職業生涯的契機。

從腦神經中樞系統用藥轉換到外貌的治療,說無縫接軌是騙人的,先不要探討什麼是美這件事,而是得先把人體解剖學背起來。公司提供的教案內容常常是外科手術的過程,看得我膽戰心驚,對剛從身心科轉換跑道來的我,醫美是全新的學習也是挑戰,一個人加班到深夜或是被已經有產業經驗的同事罵是我那時候的日常。

因為我當時負責的產品常常被用來做鼻子部位的微整形,某天我看了一支韓國的隆鼻手術影片,在手術開始前,那位醫師說了一句令我難忘的話:「整形的手術台上,總有個心碎的女人。」意思是他在修改病人的外表時,其實修補的是病人的心。從那之後,我開始慢慢理解整形和醫美其實有很大部分是來自心理上的需求,跟我之前在精神科的工作有許多共同之處。

一種愛惜自己和修復自己的儀式

醫學美容在過去十年於全球蓬勃發展,造訪醫美或整形診所再也不是一個需要走後門的秘密行為,反而是閨蜜們茶餘飯後的流行話題。我也親眼見證了醫美帶給人自信的那種魔力,就算那些午間美容其實改變的幅度微乎其微,額頭上少了幾根紋路,臉頰上少了幾顆斑,before & after的照片上看不出什麼差異總是令行銷部苦惱,但治療的體驗者卻堅持覺得很有效,覺得自己變好了。醫美是一種愛惜自己和修復自己的儀式,往往心理的儀式感比生理上更強大。

隨著美容科技持續的升級和普及化,快速又無恢復期的微整形療程讓很多愛美者趨之若鶩。但也是因為這樣的方便性和普遍性,讓不少人開始產生依賴性,覺得臉上沒有打好打滿就沒有自信,心生焦慮感。2019年我曾前往歐洲參加世界醫學美容大會,在五天四夜的醫學研討會中,有許多世界各地來的名醫一再探討自拍文化引起的 「身體臆形症」 (body dysmorphoric disorder),意思是上門求美的患者因為自拍而對自己的外表產生過度關注,因而出現了扭曲的自我認知,認為自己需要透過不斷的整形才能訂正長相上的錯誤。台上的演講者大聲疾呼,提醒醫美的醫者不要再因為病人希望自拍起來更好看,而整出塑膠娃娃般的camera face以及過於誇張的身材比例。

我常常聽人說某些明星五、六十歲了卻魅力依舊,完全沒有老態,一定是砸了多少錢在醫美上。我雖然是醫美的推手,卻無法同意這種論調。那些明星可能有做了些療程去持續的保養自己,但是一個人在五、六十歲卻沒有老態,大部分是來自於每天的生活紀律。就像一部車子在開了十年後依舊完好如新,是除了定期保養和鈑金之外,車主一定也是個愛車也懂車的優良駕駛,才能讓車子常保在最佳狀態。醫美就像汽車鈑金,對我們的外表具有保養和修復功能,但無需將其神化,認為做了什麼青春就可以永在,或是整了什麼就可以保證被愛。

給他人一個好印象,因為這個外在的好感可能比較符合我們的內在

如果你問我對醫美的態度,我會建議 「聰明利用,但不要過度的賦予意義」。  請把它視為儀容管理的手段即可,就像我們會定期剪髮、使用牙線、換上乾淨合宜的衣服,想要給他人一個好印象,因為這個外在的好感可能比較符合我們的內在。

而且,懂得適度運用醫美的人,可以免去很多瓶瓶罐罐的護膚保養品和除毛用品,也是一種斷捨離的輔助工具。我還想說的是,無需認為會去醫美的人一定很膚淺沒有內涵,但也不用相信醫美或整型可以改變人生。就像每年開著自己心愛的車子去進廠保養時,我們單純是因為愛惜這部車子所以才保養它,而不是覺得這部車很醜、很舊、很糟糕,或是渴望其他人更喜歡這部車。

美無須標準,只要看起來宜人舒服就是美,美也不用經過自我批判或是他人的審判來獲得。很多醫美廣告直接將青春和美劃上等號,但是別忘了,美雖使人暫時心曠神怡,真正的魅力也來自於心中的真、善和智慧。我在抗老化這個產業裡,領悟到每一個人在每一個年紀都可以有活得一流的態樣,倒不是非得看起來年輕。

在這裡祝大家美得有風格,美得快樂,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感到欣賞與自由。

Ariel 沙蕾

台北人,成長於紐西蘭,曾旅居韓國,目前暫時定居於台北。 在行銷廣告和醫療相關領域工作十餘年。長期沈迷對人類心靈和萬物大地更友善的各種可能。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