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下南洋:新加坡你好】每日每日,在異文化背景裡找到相同的頻率

異文化的交會總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為人生帶來不同的視角,更廣闊的風景,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智慧和耐心,以及比自己想像多更多的同理心去看待另一個異於自己原生背景的文化所孕育出的個體,這道理適用於各種異文化的人際關係,而在伴侶關係中更是如此。在不同國度、文化及價值觀下長大的兩個人,在人生旅途的某個階段相遇了,若要攜手繼續走下去,還得要比一般伴侶的相處上更花心思。

與新加坡籍的先生相處,趣事天天有,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為之氣結的情節也可能是家常便飯。不同文化背景所帶來的福氣是,生活因為彼此的差異性被添入了各種新奇,但前提是得願意仔細體會,即使這種新奇會隨著時間、隨著對彼此文化的熟悉而大幅減少,不過也不會完全消失在生活裡;而不同文化也考驗彼此的默契,以及是否能以同理出發,接納並尊重對方,讓對方保有自己在原生文化裡的樣子,才邀請對方試著瞭解自己的頻率,走入自己的價值觀與愛情觀,一起找到彼此在這段關係裡最舒服的位置。

先生生長於新加坡,雖為華人背景,但生活形態更為西化,在相處上仍能發現許多地方與在台灣成長的我觀念迥異。也曾不下一次與先生討論過這一類的話題,像是「你覺得新加坡人和台灣人哪裡不同?如果進一步發展成交往、變成伴侶,又與你過往所認知的伴侶關係有什麼差異?」,或是「新加坡人與台灣人的個性、價值觀的不同,對伴侶關係有什麼影響?」總結多次的討論(有時也會變成辯論),我們有了幾個共識,當然這些觀察是構築在我們自己的主觀經驗裡,再加上幾個身邊同樣是新、台伴侶組合的實例作為客觀參考值,每對伴侶、每種愛情觀都還是有各自的相處模式,也不見得就得符合我們的觀察心得,這一點我們當然也明白,所以下面就說說自己的經驗即可。

先生雖為華人,華語說得也算是不錯,程度是那種能侃侃而談的水準,這也是我們初識時我對他的印象,但深入認識後才會發現,衝擊一個接一個來,光在「語言」上就足以開始讓我們的溝通產多許多黑人問號。總體來說,新加坡人普遍講話較為直接,用字遣詞上也能簡則簡,這一點總讓很「注重感覺」的台灣人一開始經常會被驚嚇到,也因此新加坡人對於台灣人的印象也是不出講話很有禮貌、講話聲音好聽、華語程度很高,但台灣人可能也習慣了言出必有禮、說話得要「有層次」,客客氣氣外加迂迴打太極,於是也可能經常給人一種聽不出重點在哪、到底要表達什麼的觀感,最後對方聽不懂自己要什麼、或「感受」不出話語背後的涵義而在那邊自己氣得跺腳,搞不好還開始吵了起來,吵到不可開交最後梨花帶淚問了對方為什麼沒感受到,對方才說:「蛤?感受到啥?我真的不知道!」

以上只是就溝通為例,點出兩種文化的差異,相較於台灣人的觀念與性格,大多數的新加坡人很講求效率,也比較沒耐性,他們希望能快點把事情做好,把目標完成,台灣人的行事步調則相對比較慢,凡事講求細節,光從開場要先約喝很多次咖啡、談一談是否「有可能進行下一步」就花費掉許多時間,有時執行過程實在講求太多細節,鐵杵還沒磨成繡花針就把自己困住而不自知。

受到傳統華人思維與日本文化影響甚深的我們,日常生活裡與當地人溝通上也容易受到打擊,在新加坡十個人裡頭有八個人講話都是直接又了當,當然也會予人不太客氣的感覺(不過偶爾也會遇到無理之人),台灣人可能就感到受傷,或覺得對方講話大聲真是沒禮貌,但其實換個角度想,對方也只是實話實講,直話直說,大多也沒有不好的意思,這就是他們表達的方式,其實省去了不少迂迴的時間,也不會對不熟的人過度關心私人大小事,各自保有各自的空間,習慣了也挺好的。這些看似跟伴侶關係不太有關係的文化差異,其實都在我和先生的相處上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尤其一開始的衝擊很大,光是連講話都能誤會連連,如果又加上其他像是當地人偏好的習慣用詞、語氣、音調等,更能在溝通不良時火上添油。不過好在是,理解過後衝突就會慢慢減少,而放慢語速,或在平時多與對方溝通、解釋關於自己的原生文化,以及分享彼此的價值觀,其實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新加坡住久了,只要用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其實即使同為華人族群,本地文化還是在許多方面與我們很不一樣,但這些不一樣得靠自己去理解、化解,但不要去做無謂的比較,比較誰好誰差其實都很不必要,而且是出於不願融入也不尊重的心態,如果你的另一半總是秉持著這樣的心態,相信任誰都無法接受。在伴侶關係裡更必須這樣做,多用好奇心和同理心去接近對方的生活,嘗試以耐心化解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衝突,衝突過後重新梳理出適合這段關係的相處之道。多一點幽默感,少一點自己給自己的委屈感,異文化背景所交織出的伴侶關係就會給予生命更多驚喜。

文 / Jamie H;攝影 / Sean Lee

Jamie H
Jamie H女俠專欄作家
古有鄭和下西洋,現有台灣小妹下南洋。總是在赤道帶四季如夏的新嘎波,遙想鮪魚玉米蛋餅大冰奶,寫下關於這個小不點國度的旅居記趣與個人隨想。都說是隨想,寫錯了什麼還請多指教。Okie 掰。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