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友人問我這樣的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字或詞語,一看到就會想到我的?」
「雪。」我不假思索,只因她的名字有個雪字。
「這個字的確有代表性,但有沒有其他?像是素白、清雅那些?」看來她心裡已有答案。
論外表打扮,我這個朋友是公認的素白主義者,她挑的東西盡是黑白灰米等一類簡約色調,加上皮膚白皙,無疑給人素雅之感。但若要用一個詞來代表她,第一個閃過我腦海的大概是「多慮」、「賢妻」等一類形容詞。
事實上,我們總有一些性格特質特別渴望別人關注或認同,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我」是自己心中所想的那個模樣,當然連我也不例外。
其實我比你們想像的有趣
印象中類似的遊戲在我小學時代也出現過。記得老師當時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卷紙,然後讓我們以匿名方式寫下對每位同學的感受。一如所料,大家對我的評價幾乎一面倒是「文靜」、「好學」、「樂於助人」等等,唯獨當中有一個評語特別吸引我的注目。對了,在云云字海中,那個用鉛筆寫上的「你很搞笑」顯得格外醒目,我心裡暗忖:「究竟是誰那麼獨具慧眼呢?」
這樁三十年前的校園軼事,直至現在依然深刻。大概那位同學也沒想到她當年隨心寫下的那一句四字評語,對我來說是有多大意義。記憶中那是人生中初次有人認為我很幽默,我甚至覺得終於有人懂我。
我的確有沉靜踏實的一面,我甚至相信這是大部分人對我的第一印象,但多年來背負著「乖巧文靜書呆子」這個標籤,對我來說可是另一種負擔。爸媽的朋友更曾因我話不多,生怕我有什麼隱疾,力勸帶我去看醫生。當時年紀還小的我沒有反駁什麼,但對於這些突如其來的「好意」,多少還是有點在意。我心想:「我的世界,你們又了解多少?」
其實我並沒有別人想像中寡言,骨子裡還暗藏不少新奇古怪的鬼主意。我未必是那些在朋友堆中帶頭炒熱氣氛的類型,但我會無意中給你一個吐槽。我希望別人能看到我有趣又帶點幽默的一面,但要是一直在意別人的看法,又好像沒有了自己,這樣未免太不瀟灑。這種既抗拒被定型又不想顯得很在乎的想法實在非常矛盾,也讓我驚覺自己還真有點麻煩 (笑)。
那麼,我是誰?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我發現「我」不但於自己跟別人眼中有所分別,就連不同階段、不同身分的我,看待自己也有點不同。這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感覺在我當上媽媽後體會更深。
從孩子身上發現另一個我
我一直以為自己脾氣很好,如果情緒起伏可以用一個圖表來表達,我應該大部分時候都是一條只輕微抖動的水平線。甚至連小時候的朋友也打賭說我應該是個沒有脾氣、溫文賢淑的母親。結果呢?
結果連我自己也有點意外。原來我會怒吼,會發飆,還有點神經質。這個「我」有點陌生卻又很真實,孩子就像鏡子,她讓我看到自己的黑暗面。這個我固然不討喜,甚至還有點惹人討厭,但無可否認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正面一點看,成為母親不怕會失去自己,反而讓我們發掘到自己潛藏的另一面。
不是説笑,有了孩子以後,我感覺自己的情感好像變得特別豐富。像我這種寫文案的本身已是感性多於理性,但以往我通常只有在看電影的時候哭,現實中的我是頗硬淨(註)的,只是母親這個角色讓我多添了纖細柔軟的一面。還記得兩年前要為女兒報考幼稚園,有次學校簡介會上播放學生們的校園點滴,也不知道是一時感觸還是什麼(可能是想起女兒終於上學,感覺有點釋放)看著看著我竟然悄悄流下了幾滴眼淚。即使只是日常,像是接她放學她牽著我,又或是母女倆在家吃飯,當我認真看她,偶爾便有一絲幸福感來襲,心想「當媽不易,但也不枉我生了這個女兒」,鼻子頓時一酸,往往連自己也被嚇倒。
好的壞的 都是我
時而柔弱,時而強悍;時而幽默,時而認真。活到現在,我還不敢說我完全認識自己。以前我會抱怨別人對我不夠了解,但回想起來大概是因為我並沒有在他們面前展現自己的某一面,又或是在他們眼中的那個「我」,有著一些我不太喜歡和認同的部分,潛意識裡我想否定它。
人大了,看得開了,開始學習面對自己。雖然當中某些性格依舊不討喜,但我
就是喜歡我,這個不完美但最真實的我。
註:粵語,說明人的性格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