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英國教育中的正面思考和回饋社會觀念

在英國養育兩個孩子,對惠玉而言也是一個新的學習階段。當老大尚恩出生時,惠玉疼惜地看著這個在懷裡熟睡的小人兒,告訴自己,我要用養寵物的心情來養他。別人聽到她這個說法都大吃一驚:「這是什麼奇怪的想法,人又不是寵物!」惠玉當然不是把兩個兒子當成寵物,而是覺得,我們在養小貓小狗的時候都是抱著輕鬆愉快的心情,不會把寵物看作負擔,也不會要求寵物長大以後要回報主人、照顧主人。她就想抱持著這樣快樂的心情來養育孩子。

培養同理心和回饋社會的觀念

 讓惠玉感觸最深的,就是學校對於「回饋社會」的重視,從小教育「我們必須做點什麼」,培養孩子助人的愛心。她猜測應該與英國根深柢固的天主教及基督教中倡導的「愛你的鄰人」息息相關。每年學校都會視季節舉辦募款活動,秋天開學後有豐收祭,老師教導孩子:「農夫種菜很辛苦,所以我們要珍惜食物。」也請小朋友帶些麵條、巧克力、茶葉等到學校,再集中捐贈到「食物銀行」,讓孩子了解食物不該被隨手丟棄,而是可以給更需要的人。

豐收祭過後,馬上迎接十一月的「一戰停戰紀念日」(Armistice Day),紀念在世界大戰中犧牲生命的軍人,大家會在胸前別一朵紅罌粟小花(也有人說是虞美人花),老師也會請家長給孩子一塊英鎊,捐給受傷的退役軍人。

聖誕節是英國人用來表達感恩和幫助他人的節慶,惠玉跟其他家長會利用這個機會,一起出錢請老師吃飯,感謝老師在整年課堂中用心教導自己的孩子。在聖誕節前幾週,全國上下都會投入一個非常大型的全民活動,叫做Children in Need,直譯就是「需要幫助的孩子」,由英國國家電視廣播臺BBC籌辦,標誌是一隻非常可愛的熊娃娃,頭上貼著OK蹦,象徵有孩子生理或是心理受傷了。在冷颼颼的街頭上會看到志工拿著裝錢的小桶子募捐,學校也會請小朋友帶一英鎊(約臺幣四十元)去捐款。

春天時,全國上下都會參與由「英國喜劇救濟基金會」(Comic Relief)發起的「紅鼻子日」(Red Nose Day),希望透過娛樂來傳遞正能量。在這一天,嚴肅冷漠的英國人會戴上紅色假髮,打扮滑稽,鼻子夾上一顆紅色的球,明星們也會在募款活動上表演喜劇,讓觀眾開懷大笑。幾乎每個學校都會參加並舉辦募捐活動,讓孩子在玩耍中也學會助人。

孩子在學校學習回饋社會,家長當然也不落人後,英國有個挺流行的社交模式叫做「咖啡早晨」(Coffee Morning):你到我家串門子,我做咖啡給你喝,大家聚在一起開心聊天的同時,也要關心他人,一起捐款給我們覺得需要的機構。惠玉偶爾跟其他媽媽咖啡早晨時才愕然發現,原來英國媽媽們也很八卦!聊起別人家閒事聊得很起勁,尚恩有個同學的媽媽是位醫生,看起來就是很有氣質的英國淑女,沒想到她一開口,誰家發生什麼都瞭若指掌!

因為從小在學校學習幫助他人,英國社會上有著蓬勃的慈善風氣。某年,有個假的慈善組織被爆料,捐款竟然都進了創辦人的口袋,引起軒然大波。惠玉問英國朋友們對這起事件的看法,猜想會不會有人說:「我不要再捐款給慈善組織了,他們都是騙錢的!」結果竟然完全沒有。大家一致覺得:「那個創辦人犯了罪被逮捕,後果已由他自己承擔!我不會因為他而改變我的初衷,未來還是會繼續做慈善。」

十幾歲的尚恩走在街上看到流浪在路邊的街友,很自然地就會拿錢過去分享給他,惠玉看著,心裡很感恩英國基礎教育如此重視這一塊,她自己也從中得到很多啟發。人生在世,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我們真的都該為社會做點什麼。只要能夠幫助別人,不論出錢出力,不論是多是少,都是在支撐著我們所在的世界。

本文摘自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彩人生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回到家園
看蔡惠玉如何從隨車小妹做起,胼手胝足,在艱難的國際市場闖出一片天!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書是活的,他走出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乎你在背後談論他東長西短,也不在乎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圓神.方智.先覺.究竟.如何.寂寞出版社/叩應發行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