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何時才能夠回家吃飯?

就這樣匆匆兩年。年關又至,轉眼已第三年沒回香港與家人吃年夜飯。這些年流落台北,成家生子,地方媽媽最想念的,就是回家當個不折不扣的公主,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懶洋洋地被餵食,尤其初為人母,才明白能好好地吃一頓溫暖家飯是如此難能可貴。

翻看2019年在香港過年的照片,一切不過是一個香港普通家庭的寫照。我不會讚美我媽是個煮得一手好菜的人,跟我的姑婆比,我媽真的甚至稱得上不會做菜。但媽媽的味道吃的就是家常便飯裡的回憶溫暖。這幾年媽媽年紀漸長,年夜飯也從簡,只是一桌比平常豐盛些的菜餚,必備一煲港式老火湯,在家存了超多花膠的我媽,最愛就是煲花膠湯。在台北生活這麼久,我的煲湯功力依然不怎麼樣,回家喝湯就是我最大的療癒,在香港人的家庭生活裡,「返屋企飲湯」可能比吃飯還重要,回家媽媽總會先叫我們喝碗湯,然後才慢慢開桌吃飯,多年來跟著我回鄉探親的先生依然不解,「那碗湯為何要在飯前喝呢?」(我想他其實真正想問的是,為什麼要喝那麼多的湯呢?)

遊子回家,總是不自覺想帶些好東西回去,茶葉、糕點那些我媽最愛不在話下是我回鄉必帶,那年過年我為了不想讓媽媽太勞累,特地從鼎泰豐買了一堆冷凍年菜,把家裡的冰箱塞滿;也從Costco買了超大包我母親小時候常買給我威化餅把它放滿全盒(台灣稱為糖果盒?)。說不想讓我媽太勞累,事實是不想我媽每年過年總是把全家人搞得神經緊繃,往日為了煮一桌菜,她從早上忙到晚,開飯還時也永不就座,在廚房繼續東摸西摸,只管叫我們趕快吃。想想我媽本是廈門人,但在香港落地生根50年,也遵從著香港過年的習俗禁忌,吃得很香港,活得也很香港:吃完飯她就會開始按著習俗提醒大家要用碌柚葉煲的水洗澡 ,趕在新年前驅走霉氣,然後趕緊把垃圾掃一掃,在午夜前把垃圾丟掉,有時她太過緊張,就會忍不住發脾氣,嚇得我與我哥我爸不敢張聲。然而,2019年的年夜飯,因為鼎泰豐,化解了我家年關事忙的緊繃,想起來也覺得有點好笑。

那年新年的確是很開心的一年,我剛公證結婚帶著先生回鄉,年三十吃完年夜飯還帶他到所有香港人必到的年宵花市行大運買花去,我興奮無比但他興味索然,彷佛體現了港台過年某些無法說清的差異;年初一早上就得到爸媽的大利是(紅包,是的,香港人是習慣包很多紅包,我爸媽不論生日過年也持續包了給我快40年:))年初二看了我最愛的維港新年煙花,年初三我們全家按著傳統出門行大運,到了車公廟轉風車還爬上了獅子山登高望遠,回想我爸一邊登山一邊聽著電台賽馬(神乎其技!),我媽爬到獅子山上堅持要攻頂打卡(我本來已坐下休息……)。在今年再次沒有煙花沒有花市可逛的香港,此情此境已彷如隔世,2019年的香港與香港人,也不再一樣;在新的虎年,簡單不過的回家吃飯,對我來說,依然遙不可及得有點心酸。

梁大文 Kat Leung

生於香港,現居台北。目前從事獨立編輯企劃及攝影工作,專注設計、文化及生活等領域,作品散見於港台日媒體雜誌。喜歡漫無目的地旅行,喜歡旅行中的百無聊賴,這些年不小心成了鐵路迷,在印度、 緬甸、巴爾幹半島、西伯利亞等地方記錄了許多尋常鐵路風景。
facebook-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