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受傷超鬱悶!跑者面臨受傷時的心理調適

冬天是馬拉松的季節,但在賽前受傷無疑就是跑者的惡夢。我們都不希望惡夢降臨在自己身上,但偏偏有時候就是這麼剛好,不偏不倚正好發生了。

通常容易發生在以下情況:

  • 正值訓練巔峰期 
  • 跑量突然增加太多
  • 熱身不足
  • 疲勞過度累積
  • 身體在不良的排列上重複使用
  • 突然更換跑鞋
  • 在前一場模擬賽中力拚成績而受傷

既然能找到原因,也就代表有辦法預防,但這世間上總是存在著即便你做好了萬全準備,防範於未然,但還是受傷了;又或是上述情況別人也都有,但卻平安無事又破了PB(註1)這種看似不公平的現象。

就彷彿有人這輩子不菸不酒、不進廚房、不吸二手菸卻得了肺癌,而有人抽了一輩子的菸卻也活得夠本夠快樂。

B3383A27-3664-4558-9AB5-1BEB7423741B.jpeg

為什麼是我?

於是,面對受傷,跑者可能會陷入懊惱、憤怒、自責、自我懷疑、焦慮、憂鬱、萬念俱灰等負面情緒。

但面對這般大哉問,我們必須溫柔地承認:有時候事情的本身可能本無絕對的對錯,只是看發生在誰的身上能產生多大的連鎖效應,和是否能使之產生平衡。

在《疾病的希望》這本書提到:「造成疾病的不是細菌,也不是地球的輻射線;我們只是以之為工具來表現我們的疾病。」

所以,除了檢視功能層面上所有明顯的因果關係,值得關注的是回頭來探究身體的語言,究竟身體透過症狀的呈現,要帶領我們走向哪裡?是否要引領我們揭開過去不願正視的陰影,或是全新的未知。

6AEAD1A4-7BFE-4C18-B411-4EF8D4C0E39A.jpeg

症狀都有其意義

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當受傷時,我們可以從內而外檢視自己近期的狀態去找尋線索。

如果是關節發炎或骨骼肌軟組織等症狀,可以解讀是否「過於拉扯自己」、「跑過量了」、「使人承受過重的負擔」、「過於緊張和過度疲勞」、「對於形式的執著與僵化」、「為求目標不顧一切」等等。

又或是「其實有時候根本不想練跑」、「跑步令人掙扎」、「害怕無法達標」,但卻為了完成課表達成目標不得不跑等內心的衝突與矛盾,身體也會藉由症狀,乾脆讓這矛盾的主人休息一下,好好停下來思考、能夠順理成章得到藉口甚或得以鬆一口氣。

問自己兩個問題

「症狀阻止我們做什麼?」、「症狀要我們做什麼?」

當必須休息停跑的時候,意即中斷了平時緊湊的作息,打斷了舊有的秩序,這種強迫的休養可能使我們產生新的態度和方向,促進新的突破。

也許是,我們因為這個症狀,因緣際會與某些人結識;也許是,我們必須慢下腳步調整目標賽事,經過調整重回訓練之後的自己反而才能達到目標。許多困境與看似失序的不完美都在宇宙完美的秩序當中,我們信任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回頭看都是豐盈的禮物。

69A6B43E-DEFF-4ED5-AB44-D07508665777.jpeg

接下來該怎麼辦?

在功能性上實用層面的治療,例如物理治療、動態檢測、中醫針灸、冰敷熱敷、伸展放鬆、課表調整等必須還是得依照症狀走過一輪,只是不需自亂陣腳,病急亂投醫,有時找遍各大領域所謂的專業人士,並無法直指核心,只是向外求個心安。

更需要的是回來向內看,去審視究竟是怎麼樣的內在情境所創造出目前的實相,然後,充分接受症狀的存在,保持柔軟,也唯有透過疾病與症狀,才會讓我們更懂得謙卑。

馬拉松,練體能更練心,一路上滿是學習。 老話一句,也許不是現在,但跑場永遠都在。

73BD630A-6A56-4999-9682-6F594FE4C976.jpeg

參考資料:《疾病的希望》,2017,Thorvaldsen Dethlefsen、Rudiger Dahlke,心靈工坊。

註1:個人最佳成績

本文經由arsh.fitness授權刊登,想看更多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