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我,什麼方式能最快認識新加坡,我會回答,住在組屋是其中一個方式。移居新加坡進入第三年,而移居前的十年間來訪無數次,即使當時是以觀光客的身分來訪,都因借宿當地友人以及後來的夫家而有幸能在新加坡的組屋區居住,以最直接最貼近的方式,直面觀察新加坡大多數人民的日常生活。
大多數觀光客對於新加坡的印象,可能只是停留在光鮮亮麗的高檔飯店和各處必踩必打卡的旅遊景點,那些雖然也是新加坡的一面,但對我而言,能夠住進新加坡超過80%人口居住的新加坡組屋區,才真的是對於當地生活大開眼界的開始。
新加坡組屋是政府所建的公共住宅,由建屋發展局承擔建築,也是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所,概念有點類似台灣的國宅(不過還是有不太一樣的地方)。在當地一般大家就會直接說我住在HBD(HBD其實是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的簡稱),當你購買組屋時,因為是向政府購買,因此並不擁有地權,並且組屋的租賃權限只有九十九年。在新加坡幾乎到處都能看到群聚的組屋區,組屋區也因為所在地區、屋齡、新舊或其他形式等而有著不一樣的外觀,最容易看見的就是政府把組屋漆成五顏六色以及加上一個大大的數字來作為分辨標記的外牆,當然,很多時候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尤其在某些住宅區為主的地區,組屋區佔地之龐大,一到晚上還真的可能會分不清哪一棟是哪一棟,我就曾經在多年前於組屋區迷路過,走來走去就是找不到自己住的地方而打電話向朋友求援。不過住久了,只要仔細觀察,或者多聽聞當地人討論,甚至有興趣的話上網也能查詢到許多資料,能從中發現關於組屋許多有趣的玄機,包括其歷史、價格、地域、建築形式,最近流行的組屋外觀或內裡裝潢風格。
之所以覺得組屋是最能直接觀察到新加坡庶民生活,是因為組屋就像是新加坡人生活的縮影,組屋區無論大或小,基本上都能涵蓋一日生活所需。組屋樓下基本都會有咖啡店(Kopitiam,先前曾撰文介紹過,並非只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有販售熟食等)、髮廊、麵包店、雜貨店、診所、眼鏡行、美容按摩店鋪、超市、小型早市等,大型一點的組屋區樓下的熟食中心規模則更加大型,早上還有菜市場,熱鬧非凡。而許多組屋區的附近延伸出去,還有公園、簡易公共運動設施、足球場、鄰里小學及托兒中心和幼兒園等等,基本的吃喝採買與生活機能其實都能滿足。
而最有趣的,就是觀察人們在組屋裡的生活。如果有機會入住組屋區,觀察行程可以從早晨到樓下的咖啡店點一杯南洋早餐並坐下開始,耳聽八方面觀四處,看看當地人是怎麼點餐,都吃些什麼,以及與朋友都在閒聊哪些話題等,不消一個鐘頭就能感覺到最原汁原味的在地文化,晚餐時間也同樣能在ㄧ樣的咖啡店裡看到人們下樓吃飯,只要是用餐時間,這裡都是組屋區最熱鬧也最有活力的地方。
在組屋的樓層間或長廊走走,或者由下往上仰望各家各戶的窗口,細節都在觀察裡,其實都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場景,來來去去的居民,同樣交錯著不同的種族與文化背景,安靜的組屋區裡,居民裡屋內傳來的電視聲、陽台鳥籠裡的鳥叫聲、樓上鄰居在浴室洗澡的水聲、隔壁鄰居將長竹竿架出曬衣服的聲響,或者不知道哪戶的廚房飄來的馬來菜香料味或印度焚香的氣味,一樓公共區域居民坐著聊天的交談聲⋯⋯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也因為來到這裡,逐漸地融入了組屋的生活方式,當然,還是有許多小細節仍會令我感到驚奇,需要保持好奇心和觀察力,才能發掘。下回有機會到新加坡,想用最快速度看見並體會真正的當地生活,直搗組屋區來走走看看,絕對錯不了。
文/ Jamie H ;攝影/ Sea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