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的異國時間】與其看著缺口而焦急,不如將人生隨意組合吧

2014年初,我放下了台灣的一切,到歐洲開始新生活。一切,代表的是一段過去的婚姻、一份前景看好的事業、家人朋友,甚至得暫時與女兒分離。

雖然告訴自己:「網路時代啊!到哪都能經營公司,也天天能和女兒通話」,但事實上,硬生生將自己拉離原本熟悉的世界,丟到另一個連語言都說不輪轉的異地生活,就如胎兒在一段激烈的陣痛之後離開母體,內心自然是哭喊得驚天動地。

在好幾個短租公寓輪轉,我們終於找到了落腳之處。有了穩定的網路和女兒視訊、與台灣同仁開會工作,也有了屬於自己而且至少一年不會變動的居所,內心自然踏實許多,但我仍然時刻感覺像是裸體站在舞台上,所有眼睛注視著、懷疑著:「這人選擇了這樣的道路,結局究竟會是悲還是喜?」。

我不是一個很容易說「放棄」的人,放棄代表失敗,放棄代表無能,放棄代表軟弱。我獨自撐著,努力維繫一種人人稱羨的生活方式,認真看待每個角色,企圖讓自己得到「一切兼得」的完美冠軍獎盃。但到了某個點,卻再也沒辦法繼續。我質問自己究竟是哪裡「出問題」?是什麼能力還沒培養好?是否該再「勉強」自己多一些?難道不能再繼續努力嗎?但我的心神卻已經無法停留在眼前的這齣戲,總急著下台一鞠躬,躲在角落做一個卑微卻真實的自己。

赫然抽身,得到的是許多的不諒解。連我自己都不諒解自己。

那一整年,我時常懷疑自己根本就是有病!中年危機!能力不足!自私又衝動!害怕結局一敗塗地的心情讓樂觀堅強的我時常哭泣,人生地不熟又雞同鴨講的環境也讓我備感挫折。這才發現:學會放棄,是我人生最難的課題。

我逐步放,慢慢放。開始接受自己「離婚婦女」的身分,接受有時找不到四處玩樂的女兒,刪除不那麼容易維持的工作項目,適應因為時差而必須缺席的會議。當放下,才能真正做出忠於內心的選擇,才不至於因為堅守崗位而沒有心神去問問自己:「想要嗎?喜歡嗎?適合嗎?」學習耳背、習慣被忽略,終究,我漸漸找到了內在的平靜與自由。

過去我認為人生如拼圖。找到事業上的一塊,拼上去;找到另一半,再拼一塊;生了孩子、買了車房,又更臻完美。於是努力找到一塊看似不錯的,就緊緊抓著不敢放,深怕整幅圖畫被我給搞砸。而當重新將一切歸零才發現,把人生當拼圖的壓力也未免太大,如果就是怎麼努力都有缺口呢?如果手上這塊並不是合適的呢?或許隔天又希望整個圖案來個大搬風?

與其看著那些缺口而焦急,不如將人生當作樂高來玩吧!也放下任何指示說明書,像我的五歲兒子一樣天馬行空地隨意去組合吧!今天想做出一架飛機,明天同一片的積木卻可以組成一間房子。任由心意更新而變化,它可以作為畫面的任何一角。

不是失敗也不是無能。放下,放棄,放手,或許都是開啟人生可能性的另類方式。

凱若

創辦 歡沁國際/ 居家創業整合平台Home CEO。著有《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我在家。我創業》。居家創業15年現旅居歐洲,全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