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下南洋:新加坡你好】城市裡的歷史縮影

在一座小小的島城裡,有時難免覺得悶,即使這座城市在高度商業化與傑出的城市規劃之下,有著足以媲美其他國際大城的絕美天際線,站在中央商業區或濱海灣一帶向前望去仍會被眼前的雄偉商業建築相疊出的景象所震撼;然而在這裡住久了,不免時常聽見從同為外地人的旁人說出的這座城市太無聊的怨言,除了購物商場,除了商業大廈,除了高檔餐廳酒吧外,好像就再也無處可去。

這樣的感覺我也有時會有,畢竟,新加坡這樣小小的一個島國,因其先天環境因素,缺乏自然資源和壯麗的天然景觀,的確容易惹人無聊發慌。不過,若說這城完全沒有值得欣賞和品味的地方,未免也有些冤枉了它,即使比不上他國有著各式天然景觀能讓人在週末上山下海,但這個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小島還是有著許多迷人的歷史和故事,而它們都藏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裡,等著有心人的探訪與察覺。以建築來說,新加坡其實是個有著許多特色建築的城市,東西交融、新舊交錯,就彷如它的歷史一般充滿傳奇色彩,若不留意其實就會錯過。我就喜歡在搭車或走路時東張西望,有時一條路即使走了幾十回,若沒有仔細觀察,就可能眼不見驚喜而不自知。

我最喜歡的新加坡建築之一,就是「店屋」,shophouse,一排排的店屋總能吸引我的目光,百看不厭,且越看越有滋味。除了在新加坡,店屋也能在南洋一帶地區如馬六甲、檳城等地看見,每次站在店屋前,或走進店屋內,都覺得彷彿穿越時空,回到從前那個華人下南洋的年代。店屋是新加坡極具代表性和歷史意義的建築,也是受到政府保護的遺產瑰寶,承載著老一輩的舊時記憶,也復刻了現代人懷古的情懷。

與文化多元的新加坡一樣,店屋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裝飾風格,有的簡約,有的華麗,而這些截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其實也與它們的建造年代有關,有些時期建造的店屋講究極簡,有些時期則極盡華麗之能事,呈現出濃厚的裝飾藝術風格。不過一般來說,傳統的店屋外型都是有著細窄狹小的正面,並且通常是幾間或整排的店屋相互緊連,一樓門前有著被稱作「五腳基」的走廊,屋內則呈現深長型,大多有著天井或庭院設計,讓光線能透進。最常見的店屋通常是兩層樓,也有些建於不同年代而有三層樓,而通往樓上的樓梯則在屋內。如其名,店屋在從前一樓是店面,樓上則是住家,不過現在許多店屋早已成為餐廳或咖啡廳用途,也有許多本地或外籍人士喜歡承租這樣的空間,作為私宅或辦公空間,有些店屋甚至已成為受到政府保護的歷史古蹟,承租者僅能使用內部空間,不得任意裝潢或修改其室內外建築結構。

在新加坡有好幾處地方都有看到店屋的存在,尤其是一些歷史城區,這些一排排的店屋有些隱身在安靜的後巷內,一旦走進就感覺踏入另一個世界,越往巷內走去越是別有洞天,尤其是屋子的窗口設計和牆面上多彩的瓷磚,讓人真心想入住這樣夢幻的樓房;有些則明顯地矗立在市中心,夾在新式大樓之間,一樓已經成了商業空間,與建築本身的歷史感相映成趣,衝突之間卻產生另一種氛圍,如果沒有睜大眼看,用心感受它們的美,即使每天經過也可能從未發現它們的蹤跡。

對我來說,新加坡是一個很需要、也很值得「抬頭看」的城市,因為它的天際線很美,很變化多端。那起伏的天際線可能是高聳的商業大樓所堆疊出來的,也可能是低矮的老式樓屋、或鬱鬱蔥蔥枝葉扶疏的熱帶植物所相映而成,然而這些都可能因為每天低頭趕路而與之錯過。城市裡其實有著許多歷史故事與迷人的過往時光,而這些不少都被縮影在一棟棟的建築裡,只留給願意欣賞、願意好奇的人去靜靜發掘,慢慢收穫。

文/ Jamie H ;攝影/ Sean Lee

Jamie H

古有鄭和下西洋,現有台灣小妹下南洋。總是在赤道帶四季如夏的新嘎波,遙想鮪魚玉米蛋餅大冰奶,寫下關於這個小不點國度的旅居記趣與個人隨想。都說是隨想,寫錯了什麼還請多指教。Okie 掰。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