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下南洋:新加坡你好】靠近赤道的防疫日常

下筆的此時,三月已經開始,而回想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至今,若以華人農曆新年作為起始點來算,也有一段時間了。前幾天與同在新加坡旅居的台灣朋友約了喝茶,聊起這一波疫情,朋友嘆著氣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次疫情的關係,總覺得二月份過得好漫長。接著我們也聊起台星兩邊政府當局的處理方式、民間的總體社會氛圍、各自在台的家人如何因應等。朋友問我有沒有加入新加坡政府當局在WhatsApp上開設的公眾群組,上面有疫情的每日更新,我才發現其實有聽說過這個群組,前陣子疫情延燒至高點時也有當地朋友推薦我加入,但一忙起來就忘了;另一方面我對於這類資訊的跟進速度相對慢了些,頂多在網路上看看同事朋友傳來的即時更新,或在電視新聞上重點看一看,結果日子一過也就忘了加入群組。朋友接著又秀給我看台灣疾管署設立的官方LINE,比較了兩地當局的更新狀況,然後開玩笑揶揄地說「你看新加坡的這個群組感覺有點遜耶,每天就生硬的幾條官方數據po一下就好像交代完了,你看台灣的,每一天啪啦啪啦超多更新,有夠詳細,還圖文並茂超用心!」我笑著點頭順道回了一句「但我超懶的,而且有時看多了又怕,怕越看越緊張。」

的確,台灣在這方面資訊相當多元,各類文宣無論在設計、溝通及傳達上都相對充滿活力、充滿創意,並且將台灣精神發揮到極致,就是要鉅細靡遺、多方切入,可以的話要不斷延伸,探究到底。於是雖然人住在海外,只要透過各種社交平台、社群媒體無時差關注,加上親朋好友從聊天軟體不斷傳來各類新訊,基本上要follow現在台灣關於疫情的相關新聞也不太困難,每天手機一打開就看到大家如何在搶購口罩,或者去超市買雜貨時突然發現衛生紙被搶購一空等。

當然因著時空距離的限制,無法百分百地感受到底氣氛有多緊繃,一切就是從「聽說」和隔著網路傳來的「實際感受」去體會,然而當頭一抬,目光移開手機後,眼前仍是炙熱的新加坡,下了公車回家的路上,兩旁綠林寂靜無聲,只有樹上的鳥語聲與汽車呼嘯而過,又被抽離回到另一個現實。有時也不免感激於這短暫的時空錯置感,因為有時光是不斷地看到老家那一端傳來的LINE每天查問你出門有沒有帶口罩、假日有沒有又去公共場所,那樣的問候力道太強大,久了心情或多或少也會受到影響,即使完全了解一切出於關心,畢竟新加坡領土小,確診案例相對高,家人朋友在台灣會擔心是在所難免,一在新聞上看到案例數字又上升了便趕緊傳訊來通報,自己在當地可能都還沒跟上新聞呢;但有時也怕,想要化身縮頭烏龜一陣子,暫時不去聽、不去看,只掌握基本原則:勤洗手、保持身心健康,人多的地方暫時少去,外出通勤時若無法避免貼身人潮就戴上口罩,但一旦離開口罩就可收下來了。而本來就沒有戴口罩習慣的新加坡,雖然因這次疫情,路上看得見多了許多戴口罩的民眾(但不少是遊客),不過如果要跟台灣人人戴口罩的盛況相比,比例還是低了很多。

身為國際都會的新加坡,對於這波疫情當然也是嚴陣以待,加上也有大量的中國籍旅客、勞工及移民人數在本地居住,政府更是需要嚴密的措施來應對。平時雖然沒太分秒去跟住新聞,但大概每隔幾日又會聽到政府又發布什麼新的措施,並且公司的部門也會每週發e-mail,通知大家現在最新的消息與必須配合的方式,尤其新加坡的外籍勞工非常多,根據不同的簽證,政府也會有不同的措施,而所有人都必須配合回報等,像是農曆年假一結束回到公司,好幾位過年時回中國探親的同事就沒出現在公司,原來是從他們落地新加坡的那一天起就必須在家自主隔離十四天,其雇主必須配合政府,政府也會有相關的補助金發給雇主。許多公司從二月開始也讓員工在家上班,或者將員工分組、採輪流進公司的模式來將集體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我的個人感受是,即使同樣籠罩在病毒的陰影下,新加坡社會的整體氛圍似乎還算穩定,該配合政府做的就做,大家見面時的話題一樣會聊到疫情,但生活上似乎也沒受到太嚴重的影響,一如我印象中冷靜的新加坡人。

而政府發給每個家庭的那四個口罩,我們也是拖到了發放截止日的前幾天才有空去領取,但最終也是去領取了(這種手腳太慢的情形如果在台灣應該不太可能發生),領回來口罩的包裝套上面仍是政府不斷宣導的那一句:「如果您沒有生病,請不要戴口罩」。我任職的公司也發給了每個員工兩個口罩,發放的同時同樣叮嚀大家,沒事不要一直戴口罩,該用的時候才用。可見口罩資源在這裡同樣短缺,確診案例攀升的高峰期,網路上一樣買不到口罩,連消毒水、洗潔劑、甚至維他命等也連帶統統大缺貨,而在政府宣布疫情警戒提升至橘色警戒後的當個週末,好幾個地區的超市也出現搶購食糧與民生物品的新聞。不過大多數的民眾聽到這樣的狀況,還是搖搖頭覺得部分民眾太過恐慌了,連身邊一位平日老愛批評新加坡政府的新加坡朋友都說,雖然他向來不喜歡自己國家的政府,但對於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的應對能力他還算滿有信心,所以沒必要自己嚇自己。而身邊的新加坡家人朋友雖然也會擔心,但仍舊很chill,除了看新聞了解政府的最新政策與措施外,大家也就如平常一般過日子,除了不得不取消的海外旅程外,其他部分好像也沒有太大改變。二月期間,一些大賣場及百貨明顯少了大量人潮,許多店家的生意亦大受影響,但大家也只能摸摸鼻子,等著疫情趨緩的日子早日到來,倒也沒聽到誰在大罵政府,或許也能理解政府已經盡力在做,能配合的就配合,其餘的就自求多福,這一切也不必怪罪誰。

不過隨著三月的到來,疫情似乎也慢了下來,餐廳、商場的人潮又回來了,也許就像大家開玩笑說的,可能這病毒怕熱吧?三月的新加坡開始變得奇熱無比,豔陽高照的藍天或許也能將恐慌消除一些,不至於讓陰霾不斷將人拖著。總之,希望無論在何處的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地度過。

攝影/Sean Lee

Jamie H

古有鄭和下西洋,現有台灣小妹下南洋。總是在赤道帶四季如夏的新嘎波,遙想鮪魚玉米蛋餅大冰奶,寫下關於這個小不點國度的旅居記趣與個人隨想。都說是隨想,寫錯了什麼還請多指教。Okie 掰。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