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會有被孩子逼到崩潰的時候

那一天,一歲多的老三為了表達自己不想吃了,伸手把面前的飯碗推倒,讓碗裡的菜、飯灑了一地,我情緒失控的把寶寶從餐椅上拽下來,歇斯底里地對她咆哮:「不吃就不吃,我煮得這麼辛苦妳不吃,以後都不要吃好了!」

寶寶被我的音量嚇到,開始放聲大哭;我跪在地上把飯粒一顆一顆的撿起來,眼淚也一顆一顆地掉下來……

幸好我自己小時候鮮少被爸媽打,挨打的次數寥寥可數,不然我的第一個反應,可能就是搜尋腦中資料庫的童年經驗,先把小孩揍一頓再說!我沒揍小孩,不表示我修養好,是因為我還沒想到用這方式抒發情緒。雖然我沒有揮出拳頭,但我的心卻在吶喊尖叫:究竟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脫離這可怕的育兒地獄!

當媽的,每天總有一百件令人崩潰的鳥事。我一個人照顧三個孩子,體力、耐力,都是以光速在消耗。雖然長年的育兒資歷,已經磨練出我臨危不亂、淡定處事的功夫,但難免還是會有情緒潰堤、理智線斷裂的時刻。

「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精神科醫師說,深呼吸對自律神經的調節很有幫助,慢慢的呼吸,可以轉移注意力,心情也會跟著恢復平穩。有時快被挫折感壓垮時,我會把寶寶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她大哭,我也暫時不理會,我躲在房間或浴室裡,練習深呼吸,安定自己的心,這樣才有力量回到戰場,繼續下一回合。

「抽離」對我來說,是很有效的方法。若是我的身體暫時無法離開現場,我也會跟自己玩個小遊戲,讓我的「腦袋」暫時抽離。例如,我的另一個壓力源,就是擔心孩子受傷,每當孩子爬到很高的地方,或做些我覺得危險的事,我都會焦慮的抓狂,大吼大叫、暴跳如雷。

後來,我試著轉換我的腦袋,告訴自己:「假裝那不是我的孩子。」說也奇怪,當我把他們當成別人的孩子時,我就能夠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事情,覺得「其實那也沒有很危險,萬一摔下來也不會怎麼樣!」「讓孩子去冒險、挑戰自己很好啊,為什麼老是把孩子栓在身邊呢?」

有時,欺騙自己的腦袋,反而更容易看清楚真相。

也有些時候,屋漏偏逢連夜雨,孩子生病、我生理期不舒服、工作又不順……,不如意的事情一個個堆疊在一起,如骨牌效應一樣,讓我沮喪到只想癱在那裡,什麼也不想面對。

這時,就先好好睡一覺,再說吧。

睡覺前,我會把我的煩惱一件件告訴上帝,接著我就安心睡覺,讓上帝來為我安排。

往往我好好睡一覺之後,就又有了新的動力、新的熱情,雖然問題依舊存在,但是疲憊和沮喪的心情已經一掃而空。

若是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心情實在太低落,我也會使出絕招――試著放下自我,「把自己的事當成別人的事」、「如果這事是發生在別人身上,我會怎麼看?」這一招永遠有效,因為我們容易把別人的事看得很輕,卻把自己的事看得太重。

說穿了,困擾我們的通常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的感覺」、「我的想法」、「我這個人」……許多負能量爆棚、甚至波及周遭群眾的人,他的眼中都只有看見「自己」,他的想法都以自我的角度出發。

當我的世界只有「我、我、我」的時候,我感到一切都不能盡如我願;但是當我放下自己,去同理別人,試著用更高的角度看事情時,我就看見了更廣闊、更閃亮的天地。

我不是天生就樂觀的人,我只是練習不把自己的感覺放大。憤怒、傷心、失落、沮喪……都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歷的情緒,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分辨這些情緒,正視自己心裡的感受,然後選擇放下自我的執著和驕傲;放手,不討拍,不去抓著這股負能量。

只要我們不被自己的情緒勒索,就會發現,生活中其實充滿了值得感恩的事情,許多微小的幸福,不在前方,就在現在。

文/黎詩彥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