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個和諧的關係 在消融自我裡發生

我們都希望能有和諧的關係,而消融自我卻是一段非常困難的旅程。因為我們從小被鼓勵在長大過程中培養出一個自我(個性) ,這個過程確實是必要的,他讓我們藉由學習探索體驗各式各樣的經驗,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喜惡愛好去塑造出「我」希望的樣貌,但這只是認識自己的一個階段。

可惜的是我們每個人幾乎在成年之後自我也長到非常頑固的程度,於是我們帶著這個大大的自我(ego)在社會上行走也把這個自我帶進伴侶關係,結果總是發生不斷的爭吵。為什麼?因為我們被教育要「勇於做自己」並「堅持自己的原則」,但為什麼在兩人的關係裡自我的空間被「挑戰」或「被迫」縮小,就會感到憤怒害怕?答案是因為我們認為那個自我就等於了我,我的所有自我價值來自於那個自我,於是自我變成了神聖不可侵犯。

我們先說自我到底是什麼?自我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底下我對我自己的想像和框架,也是ㄧ種比較僵化的動作與希望得到他者固定的反饋。說是僵化和固定,是因為如果沒有得到他認為該得到的回饋,爭吵可能從這裡開始我們想像一下,一個家如果是個圓形,你的自我是方形,對方是三角形,我們帶著方形和三角形進入到圓形的空間裡,你們在互動時一定有卡住彼此的地方,這時候,如果你堅持你的方形而一直要求消減對方的三角形,是不是對彼此來說都會造成一種壓力?因為你花了力氣堅持,而對方花了力氣抵抗或勉強的改變。

我們再想像一下,你的方形如果可以因為這個家的圓形和對方的三角形而調整,甚至你的方形可以隨事件而靈活變化,慢慢的也許你也不再需要有一個屬於自己固定的方形,因為你能保有彈性和更大的空間去體驗不同形狀的自由度。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過程中,有機會選擇並發現自我是可以被消融的,你並不需要那個堅固如石的自我來強調你個人的存在,而舊有固定僵化的思維,其實可能陳舊不堪新的生命使用。我們再想像一下斷捨離這個概念,每幾年你從家裡許多囤積物件裡發現很多物品不再被你的生活需要,清理出空間之後,你會有一種輕鬆的感受,你可以將空出來的空間再放進適合現在生活的新物品,甚至你保留那些空間因為你保留自由和彈性,並為下一段生活改變做準備。同理,消融了自我之後,你的內在空間變得更寬敞於是你能容得下不同意見,你能容得下ㄧ個完全與你不同的人,你的心放得下其他東西,你對外將你的手腳伸展開來,變得更舒暢。容得下的同時,不會再與不同意見產生爭吵,因為你的自我沒有受到威脅,因為你沒有自我。或者說你的這個「我」無法再被定義。那麼親密關係裡的和諧就會在這裡發生。

王嘉菲

是位太太、攝影師、導演、作家。相信愛是唯一答案。最終,是我們給出的能量賦予了我們存在過的意義。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