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我創業】我在家,我創業 其實不是為了賺大錢

我的原生家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創業家。從最親近的父母開設工廠,母親娘家創辦至今有五十年資歷的老牌幼兒園,舅舅們更是開餐廳、遊樂場、紡織廠等,儼然是創業家族。卻因為如此,我從小嚮往相對安穩的白領階級,專業人士的形象深植我心。商業頭腦缺乏的我從未想過要創立屬於自己的事業。

經過七年南非會計師養成訓練,五年多沈浸在美國與台灣會計師事務所洗禮,六年在亞洲金融外商圈進進出出,原本以為人生就是這樣走下去,縱使會計及審計一直是我擅長但絕非所愛的領域。但人生的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最終我成為了全職媽咪。這十年來當母親的心路歷程,身份上的轉變與衝擊,引發許多深度省思,也衍生新觀念與想法,創業就是一例。

雖然是為了健康為了孩子選擇離開全職工作,不代表我需要放棄人生。在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我願意回歸家庭陪著孩子成長,其實是她們的福氣!不過,沒有「全職」工作、沒有固定收入變成要跟先生伸手拿錢,對一個十幾年來都是上班族的獨立女性是很恐慌的事!我不停思考究竟應該做些什麼,發揮什麼所長才能家庭與收入兼顧?縱使我大可以拋開女兒們努力在職場奮鬥發揮所長,用高薪聘請保姆或家教來協助教育孩子們。但,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進而認真的分析創業的可能動機:

  1. 我不喜歡做家事,但自尊心不容許我在家閒閒沒事幹(家事不算),有份「正當職業」會有對社會還有些許貢獻的錯覺,順便可以應付親朋好友的探問(包含大樓管理員伯伯)
  1. 我不想走到哪裡只被稱呼為「某太太」或是「某媽媽」,在家中照顧孩子的同時,我也需要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1. 買東西不用跟先生伸手拿錢,就目前的效益看來,我的時薪還算亮眼
  1. 專業翻譯是少數結合我龜毛個性和專長的工作,客戶的反饋讓我覺得自己好棒棒
  1. 我是一個週期性工作狂(所謂週期性就是沒感覺時候無法工作,所以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會讓我短命)加上身為媽咪需要彈性工時以伺候三位生命中的老闆,而台灣就業環境的彈性工時制度尚未完善。
  1. 口碑太好工作越接越多不得已要成立公司開始節稅(這算是最實際的理由了吧?)

白話翻譯就是:我需要自由、我需要錢、我需要自我實現!

對照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生理、安全、社會、尊重等「需要」以及自我實現,我的創業非屬必然,也不是因為生活窘迫。比重最高的應該還是自我實現和成就這一塊。

能從容面對自己和外界,做出相對應的選擇而能夠為此負責,不是任何人事物的附屬,是人類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

畢竟在創業的道路上並沒有任何人鞭策我或訂定任何目標。一旦將人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時間、金錢、夢想,輪到自己作主時頓時不知道該怎麼評分:「我做的夠嗎?我做的好嗎?」然後陷入無限的自我質疑迴圈。

在這個階段我摸索了將近一年。初期案源不穩定,我也只是抱著兼差的心態,有也好沒有也罷,畢竟生活重心不是創業。所以我訂了一個目標:當營業額超過xxx的時候,就要設立公司。訂目標的當下根本不確定何時會達成。但也因為沒有非達成不可,反而在一旁觀察這個事業,讓它自然有機的成長,甚至沒有花半毛錢打廣告。

所以當一年後達標了,站在眾多大型公司創業者的角度會覺得是扮家家酒的業績,在我看來卻是相當不可思議!也因為這個里程碑,促使我下定決定要設立公司。有趣的是,在這期間沒有人耳提面命教我下一步該怎麼走。我的想法很簡單:「一旦設立公司了,我就要好好養活它。」

如今公司滿週歲了,業績也以倍數成長中。我心中對於的正確(良性)的商業模式的投射已得到回應。如果有人問我這份事業算是自我實現的一部分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原本從來沒想過的事實現了,靠著我的一雙手,滴滴汗水(和偶爾的淚水及碎念的口水)努力至今。放棄很簡單,轉身走開也是難的,只有面對自己的堅持還有勇敢奮鬥的精神吧!

文 / 旭亞專業翻譯工作室 創辦人兼執行長 陳薇芝 Sherianne

我在家我創業
我在家我創業
居家創業者的充電站,目前包含居家創業社群與充電頻道。結合目前所有的資訊與社群,加上居家創業者專業顧問諮商,及相關周邊服務,一站式滿足居家創業者的需求。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