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俠群像】不掉入別人的劇本 灌溉心理花園:宋佩禹

「人應該是不分年齡,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外在的選擇都是順著自己心裡真實想要的去發展」,宋佩禹說。身為「行動心理師」,宋佩禹不僅僅把心理諮商放在工作上,更是很生活化的,即使一開始家人反對她走這條路,她仍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找到自我定位,看見原本消極的人願意試試面對問題,那刻很值得。

台灣近幾年對於心理諮商才比較重視,宋佩禹表示,剛開始她往這個方向走時,發現一般人對心理諮商都認為是冷門職業,大多避談心理問題,認為「家醜不外揚」。父母更擔心做這行沒保障,一直說服她做鐵飯碗職業,甚至表示否定。

她沒有照著父母下的劇本走,當初在高中時看到輔導老師悠悠閒閒,辦公室總飄著咖啡香,上課時是從容的,卻又可以直率地跟大家談論生命這樣重要的事,吸引她走進心理諮商領域,後來順利進到大學輔導系,學到諮商不是告訴對方你要成為什麼,而是跟他一起找到自己,宋佩禹更加深了走這條路的想法,「對我來說就很像人生有不同篇章,有機會翻到第二篇章」。

圖/宋佩禹生活中不時創作

那段漫長的十分鐘 教她承認有限

做了十多年的心理諮商,有一次的諮商讓她至今印象深刻。

一個逃學的孩子坐在面前,宋佩禹不管用什麼樣的諮商技巧,都無法讓他說話,就這樣維持了十分鐘,「 靜默的時候,只能聽到時鐘滴答滴答地響,那個十分鐘感覺很長很長」,後來宋佩禹一看孩子手上戴了非常多的戒指,就說「手上不喜歡戴東西,手粗粗的」,孩子總算轉過來看宋佩禹,打破沉默安慰,氛圍改變。

宋佩禹接著問「戒指怎麼來的」,孩子就開始分享,話匣子打開。宋佩禹表示,後來了解孩子在外面有很多朋友,可以知道為什麼他不想待在學校,大人關心的就是「妳不在學校那到底去了哪裡」,可是我們用的方式常常都不是孩子能接受的,後來孩子說對宋佩禹的想法就是「反正你就是老師派來的」所以他才不想講話,跟學校是對立的,「所以那個漫長的十分鐘表達的拒絕不是對你,也許他拒絕的是大人。」

「我們會被冠上專家這個頭銜,但其實人常忘了自己有能力走出來」,她說,當下那個方法不是很專業,可是讓她認識到要不斷承認自己有限,做了這麼久的心理諮商仍可能有無助感,在生命之前要很謙卑。

教養融合心理 與孩子畫出感受

心理諮商也在宋佩禹的生活中體現,除了自己在閒暇之餘畫畫,和孩子也會常常沒有框架地玩塗鴉,從作品中可以看見他和孩子的真實互動。

圖/宋佩禹作品

如果要出遠門一陣子,她會帶著孩子畫小繪本,讓孩子畫下「第一張我要出門前的心情、我出門期間的心情,我們最近還回味曾經畫過其中一張是我出門很開心,第三個畫面他就在屋子裡面哭哭(笑), 這變成是一直以來的默契、情緒紓緩療癒的方式」,不是鮮明地意識「媽媽正在對你進行教養」,可以讓孩子畫出感受。

圖/宋佩禹作品

「我一直是乖孩子長大的,學心理讓我從僅僅照顧別人、在乎別人的角色,學著去看『那我的需要呢』」,當我們沒有那麼多戴面具,比如當諮商師的時候是一個樣子;我當媽媽是一個樣子,如果都是同一個樣子會更簡單,「我覺得很多時候是因為對自己或是角色的認同很不一樣,裡面很混亂」,她說。

宋佩禹同時也是女俠的專欄作家,她謙虛表示自己不算是女俠,「很幸運的是我有諮商心理師的身份,可以去做創造的課程,諮商師在工作上也是需要被療癒、自我照顧的,可能很多人也覺得自己普通,但是仍可以在日常裡,活得有意義。」聽到這,反而覺得宋佩禹具有女俠精神呢!不需要成為誰,只需要成為你自己,就可以給他人養分。

文 / Tien Wu;照片來源 / 宋佩禹

女俠
女俠女俠編輯部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