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的換個角度】 對於同性合法結婚,你升起哪一種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在大自然裡,也許是從小被集體養育在城市裡的生活方式有關。我們不理解大自然的運作,也無法開放自己對於自然界中不同創造的喜好。對於愛和與人相處,或許沿襲了這樣的態度……

到朋友的生態野地裡走走,這裏有兩條野溪交會之處,興奮地跳入溪中,讓溫度冷冽的溪水包圍微熱的體溫,剎那間覺得熟悉又放鬆。喝了一口溪水,甘甜清澈。全身浸在溪裡聆聽水流,看著溪邊的綠意,又是興奮又是沈靜。

喜歡大地,但萬萬不是因為從小就接觸大自然而養成的習慣,小時候在城市的樓房裡長大,雖然喜歡玩土玩蚯蚓看昆蟲看動物,但都止於室內活動居多,各地的景點如日月潭頂多阿里山,就已經是去郊外踏青的極限。在城市裡成長,習慣了各種限制和保護,誰會喜歡大自然裡時有時無的微風勝過恆溫舒適的冷氣房呢?當然,因為不夠親近,對大自然的動植物與生態沒有太多從心中湧起的同理珍惜之心,只是因為教育和道德上而從頭腦知道要尊重保護,所以很多時候容易流於批判和形式。

大約七八年前,去了一趟外蒙。在那裡,遠離文明,看著一望無際的原野和天空就是一整天,遇見兩隻老鷹銜著樹枝在低空盤旋玩耍也可以像看電視一樣目不轉睛,跳進攝氏5度的溪水裡洗澡, 漫步在森林之中的靜謐,星辰彷彿時空之門在暗夜的疾風中悄悄開啟。當時有點恐懼,但也從大自然給予五感的刺激而開始覺得有趣。野外的旅程對城市人來說,其實很不方便也很煩躁,尤其是上廁所、洗澡、睡覺、用餐、不同溫度的適應,但因為當時對於美的感受實在太震撼,開始發現適應環境的彈性變得靈活了,甚至漸漸地對於這些不方便和不舒適不以為意,反而有一種釋放限制的快感。

那次旅程之後,越來越喜歡親近大地,因為有跡可循卻又不受限制,可以體驗豐盛自由的樣貌,學習更加謙卑,放下一切都要如我所願和控制的傲慢。甚至在其中看見地水火風的各種組成,於是明瞭宇宙的本質沒有分別,每個元素因著愛和意識,結合、分裂、變換,透過不同方式的創造,因著共生而起的大千世界。

2019年5月24四是亞洲人權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天, 很興奮因著許多年以來,許多人的勇氣、智慧和胸懷,一起促成恢復人權平等的法律!不論是同性或是異性之間的婚約關係,也許都不及伴侶之間實質和心靈的愛惜守護,但能夠在現有的體制下讓更多人擁有選擇的自由和保障,這樣的推動的確得來不易。

心中更期待,在這個人類所架構而出的文明社會,也許過去因著恐懼而產生的誤會打壓和限制,可以因為法律的講究而更加公平,而開始產生彷彿鬆土的效益,更多不同的個體可以自由地生活,和伴侶共同活出愛的本質。而這個社會就更像大自然一般,透過不同元素的組成,孕育出生機盎然的面貌。

對於許多仍然有歧見或是疑惑的人們,同性伴侶的事實 (不管有沒有婚姻合法)也許可能會像城市人踏進大自然中的初次感受一般,因為莫名的恐懼和不舒適,想逃回完全可以控制的城市裡,甚至有一種想要消滅的慾望。(這片森林很阿雜最好通通砍掉……)

總是在批判厭惡之前,也許先不要只是聽從或相信某些既定的說法,不妨給予自己去認識去領悟的機會,不僅只是研究事物的表象, 更多的是對於自我的深層探究,給自己一點時間安靜下來,就像觀賞一棵樹,端詳一朵雲,或是喝一口水那樣的單純體會,先看見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情緒,試試看找到那個情緒的原點,以及問問自己,為什麼?讓自己真實的感受浮現。

我們選擇了這個畫面對自己所產生的意義。

#在批判厭惡之前, 不妨給予去認識去領悟的機會,也許不僅只是研究事物的現象, 更多的是對於自我的深層探究,給自己一點時間安靜下來,就像觀賞一棵樹,端詳一朵雲,或是喝一口水那樣的單純體會。

文、圖 / Trisha Chen 陳惠君

Trisha 陳惠君
Trisha 陳惠君專欄作家
資深廣告導演
勵志傳記《 小短腿來了》共同作者
電影〈一起衝線〉 編劇 / 導演
女俠ina社群平台創辦人

樂於體驗生命的意義和宇宙的真理,
活用自由與愛,分享與創造不同可能。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