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可能」— 李筱瑜

不是「不可能」,只是你想避開痛苦而已

我一直在走著一條大家都說不可能完成的道路。是辛苦,是艱難,是很多關要闖,是很多障礙沒錯,但話說回來,哪一個夢想的堅持是輕鬆的呢?

除了完成晉級世界排名前三十五,進入超鐵世界總決賽和各國高手比賽,我還想繼續努力,繼續進步,希望有機會可以成為世界Top 10。

「不可能吧?台灣人怎麼有可能?女生耶?世界Top 10耶……」也許很多人心底會這麼想。

但,不去嘗試,怎麼知道不可能?當初二○一○年我想要晉級參加世界總決賽時,也沒花太多時間去想怎麼做,或是去想能不能做得到。我就是去做,不管有多困難或是痛苦。

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說「不可能」,往往都來自於想要避開痛苦。

過去演講時我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就是當我癱瘓不能動、訓練撞牆、低潮、遇到挫折時,我都怎麼度過的?換言之,我是怎麼處理痛苦的?

首先,是身體的痛苦。我的建議是:必須學會和它相處。畢竟,訓練的時候,身體哪一天不痠痛、不發炎發燙、不痛苦?但一旦你忍過去,就會開始習慣,會發現你身體的承受力增強了。

還有比賽,過程中當然很痛苦,那是一定的,很多人在非常痛苦的時候,會選擇放棄,但我不一樣。我會看著前方的選手,心裡想:他比我快,比我強,一定是比我承受更大的痛苦,如果我現在能激發出更多的力量,承受比他更多的痛苦,我就可以追上他!而且,他能夠在我前面,代表著他平常一定比我經歷更高強度、更痛苦的訓練,既然他可以承受,我憑什麼無法承受更大的痛苦?

他們可以,我一定也可以!

就算這次超越不了,沒關係,我回去再練、再調整,再超越自己的極限,再去面對承受更巨大的煎熬。這一來,我就會更強。這也許要歸功於那次的癱瘓意外,才激發出我對於承受痛苦的這種正面態度。對現在的我來說,痛苦就是我最好的訓練夥伴。

當你跨越了這個痛苦的障礙,不止是身體,你連心理的素質都會隨著增強。相反的,若在痛苦的時候停下來,可能就永遠跨越不了。

我在日本移地訓練時,也看見了不同選手面對痛苦的方式。當時,教練請我們做間歇訓練,日本長距離鐵人三項一姐Keiko用盡全力訓練,總共六趟間歇,她有四趟都是一跨過終點就直接趴在地上。我原本想過去安慰她,但我很快就發現,教練看到趴在地上的她之後,反應是轉過頭去不再看。於是我明白了,這是選手自己要承受的磨練。果然緊接著進行下一趟,Keiko二話不說繼續再來,然後又趴倒在地上,然後又再來,沒有放棄!

當你不輕言放棄,一旦撐過,就會越來越強,就能成就各種可能。想成為頂尖選手,甚至是在每一個領域成為頂尖的人,我想,一定都要有這種堅持。我要強調的是,痛苦並不都是負面的,善用痛苦的來臨和折磨,你會啟動身體更大的潛能。

本文取材自《小短腿來了!》,李筱瑜、陳惠君著作,早安財經出版。

女俠
女俠女俠編輯部
facebook-default
ig-default